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健康河南 > 正文 >

当"养老床"遇上"病床" 老有所"医"的河南探索

  • 2025年04月10日 10:42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4月7日清晨6点多,许昌鄢陵县大马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内,护工推着79岁的梁先生,前往一墙之隔的卫生院做检查,这天早晨起床,老人说有点胸闷、头晕。测血压、做心电图……一番检查后,医生说老人心梗前兆,于是为他输液治疗,四个小时后,老人症状逐渐消失。

  “在中心生活的这几年,我感觉非常安心。”梁先生感慨地说,“这里不仅有定期的身体检查,有个头疼脑热的,随时都有医生来管。”

  梁先生是河南“医养结合”的受益者之一。截至2024年年底,河南60岁以上人口突破2000万。当“养老床”和“病床”的需求重叠,如何让老人在养老的同时更有“医靠”?河南在探索。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人员为失能老年人喂食。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人员为失能老年人喂食。

  医养融合服务专业又贴心

  鄢陵县大马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的前身,是一个将近荒废的公办敬老院,仅负责乡里几个五保户老人的饮食起居。

  三年前,在鄢陵县“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支持下,大马镇卫生院嵌入到这所荒废的敬老院,改名为鄢陵县大马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中心内,6个护工负责老人们的衣食住行,卫生院则负责老年人急诊、慢性病管理和外科康复治疗。

  目前,中心共有20间三人房,居住着60位左右的老人,并配有一间医生办公室、一间护理办公室和一间治疗室。

  院里老年人生个小病,可以在医护办公室进行配药、针灸治疗;病情稍微复杂需要检查的话也不用过于担心,走个一二百米就到大马镇卫生院了。如果碰到特别严重的疾病,中心内有转院车,随时安排老人到县里医院就医。

  “梁老早上起床说,有点儿胸闷、头晕。”4月7日早晨,护工向负责人杜会成汇报。

  “马上带他去卫生院做一下检查吧!”杜会成立即回应。这则简短对话,很快引发了开头那紧张而有序的一幕。

 医养结合机构组织老年人开展手工绘画活动。
医养结合机构组织老年人开展手工绘画活动。

  什么是“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

  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朱声永介绍说,就是以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利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范围,优化服务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提升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能力,构建资源共享、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系统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公平可及、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切实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根据规划,今年,“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将覆盖300个以上社区(乡镇)。

  为确保医养结合服务规范、高效运行,河南省在标准化管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2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批准成立河南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这是全国首家省级医养结合质控中心,标志着医养结合服务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

  2022年1月,河南再次创新,构建“省—市—县—机构”四级质控网络,实现服务监管全覆盖。目前,该体系已覆盖全省,各地设立市级分中心,150个县(区)建立二级质控体系,497家医养结合机构入驻管理平台。截至2025年3月,累计开展常态化质控8376例次,有效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

  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填补了行业监管空白,更为全国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河南样板”。

  家庭病床把医院“搬”回家

  4月8日上午,郑州21世纪社区的一栋居民楼内,86岁的张先生迎来了他的家庭医生——郑州市金水区国基路沙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秦雯雯医生。由于心功能不全,张先生一个月前在医院住了20多天,病情平稳出院后,他申请了家庭病床,在家中接受后续治疗。

  “老人这两天睡眠如何?饮食情况怎么样?”秦雯雯一边为老人量血压,一边向他女儿细致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从检查尿管、压疮,到日常饮食、睡眠质量,秦雯雯无一不关注。她耐心地倾听家属的诉说,对老人的病情进行细致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此外,秦雯雯还根据张先生的身体状况,为他量身定制了个性化饮食计划和康复方案,指导张先生的家人合理搭配饮食,以确保老人营养均衡。

  在河南,越来越多的老人享受到了家庭病床服务。家庭病床的设立,不仅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更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家庭病床服务是一种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的居家医疗服务。当患者因失能、瘫痪等原因无法前往医院就诊时,专业医护人员会定期上门,在其家中设置临时病床,提供诊疗、护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就能获得专业医疗照护,既解决了就医难题,又保障了治疗效果。

  2023年5月,省委改革办、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

  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定点医疗机构已达1346家,累计建床5590张。今年,我省还将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扩大上门护理服务供给。

  敲门行动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4月7日,巩义市新中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张凡和同事正在对一个表格名单进行最后核对。

  这是一项特殊的任务,被称为“敲门行动”。它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内失能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上门健康管理和两次免费上门健康服务指导等服务。

  “这是我们的健康服务行动。”朱声永说,河南老年人口基数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多,且大多在亲属照料下居家生活。对失能老年人进行健康服务,不仅能适当解决年轻人的照护难题,也能让整个家庭都缓一下劲儿。

  去年,我省已经为13万余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了免费服务,今年计划再服务18万名。

  76岁的新中镇新中村11组村民张女士两年前突发脑梗后,经常卧床,下肢肌肉逐渐萎缩,儿子和女儿轮流照顾。张凡两次上门免费指导,耐心地为家属讲解护理知识:“按摩双腿后,再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20分钟至30分钟,照的时候记得距离皮肤至少30厘米,过近会灼伤。”同时,家庭医生团队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主动联系失能老年人或其监护人,了解失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健康服务需求,免费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信息。

  此外,我省今年将为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药学、护理等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城乡贯通、系统集成为目标,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老年群众享有更加健康幸福的晚年。”朱声永说。

  当“养老床”遇上“病床”,河南正用实际行动探索出一条医养结合的新路子,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数字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医养结合机构552家、设置床位8.57万张。今年,我省将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医疗机构延伸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新增或改造提升医养结合床位2.4万张。同时,引导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更好地守护老年人的晚年健康。(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王世珂 通讯员 郑良子)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