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健康河南 > 正文 >

减肥不能求快 收好这些"锦囊"

  • 2025年03月17日 17:15
  •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巴明玉医生为患者把脉问诊
巴明玉医生为患者把脉问诊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梦琳 文/图

  近日,“体重管理”一词热度飙升,走进大众视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肥胖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一大隐患。

  有医院日均门诊量百例左右

  “在日常诊疗中,体重异常的情况太常见了。”据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巴明玉表示,2024年他们平均每天门诊接待的肥胖人群可达100例左右。

  3月12日上午11点30分,记者来到门诊现场进行探访。在门诊候诊区域,座椅早已被坐满,还有部分患者和家属在走廊内徘徊,等待叫号就诊。

  在等待过程中,市民葛先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我尝试在网上挂号,但发现号源早已被抢空,今天来医院看能否加个号。”

  记者发现,前来就诊的人群有着明显的特征。“根据临床观察,肥胖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年龄段分布特征。”巴明玉补充说,中青年上班族因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往往忽视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导致体重逐渐攀升;而中老年群体则因身体代谢功能下降、运动量减少,容易出现体重超标问题。这两大群体成了门诊中的常见病例。

  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肥胖问题也日益严峻。巴明玉翻出手机里一名小患者的检查报告:“8岁男孩体重160斤,B超显示肝脏布满脂肪颗粒,已经出现胰岛素抵抗。”她强调,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体重过重的情况。

  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国家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意义重大,在巴明玉看来,这是对全民健康的高度重视。

  “肥胖对身体的危害是从头到脚遍布全身的。”她指出,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紧密相连。不少肥胖患者在体检时,血糖、血脂指标纷纷“亮红灯”,患病风险直线上升。

  诊室里,31岁的程序员赵先生掀起上衣,腰围足有110厘米:“三年胖了60斤,上个月突发心绞痛送急诊,血管堵了70%!”而他的体检单更是触目惊心:重度脂肪肝、血糖临界值、尿酸超标2倍。

  巴明玉告诉记者,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而错误的减肥方式同样危害巨大。

  有女生过度节食患厌食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临床上,巴明玉见过不少减肥的极端案例。

  大学生伊伊(化名)为追求快速减肥,过度节食,每天只吃少量蔬菜水果,几乎不吃主食和肉类。一开始体重迅速下降,可没过多久,身体就开始抗议:月经紊乱、大把掉头发、精神萎靡,最终患上了厌食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减肥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科学合理的方法才是关键。”巴明玉说。

  与伊伊形成对比的是51岁李先生的中医减重路:身高182cm的他曾重达250斤,喝中药调节脾虚湿盛,5个月健康减重50斤,脂肪肝从重度转为轻度。

  中医减重有啥妙招

  “减肥方法多种多样,但因人而异。”巴明玉强调,每个人的体质和肥胖原因都不同,因此减肥方法也应因人而异,有人少吃就能瘦,有人则需要结合运动、调理脾胃等多种方法。

  中医药体重管理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辨证施治,为每个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无论是中药调理、针灸治疗还是饮食运动指导,都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平衡,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

  巴明玉常建议门诊上需要减重的人群,合理搭配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在此,她还分享了一些中医小妙招,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体重。例如,经常按摩腹部的中脘穴、天枢穴等穴位,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帮助消化和排便;用艾叶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平时多喝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茶饮,如薏米茶、茯苓茶等,也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达到减重的效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