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健康河南 > 正文 >

小寒时节如何养肾防寒?

  • 2025年01月02日 12:50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1月5日,我们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古人云“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小寒时节,正值三九隆冬之际,意味着一年最冷的开始。

  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主收引凝滞。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与冬气相通,因此小寒节气养生应以“防寒补肾、固本扶元”为主。

  小寒饮食:补肾防寒,温热为宜

  《黄帝内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冬季作为养肾的最佳时机,肾阳乃人体阳气之根,能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小寒时节,气温骤降,人体更易受寒邪侵袭,阳气易受损伤。故此时,饮食调养更应以温热食材为主,如羊肉、牛肉、鸡肉、核桃、黑豆、黑芝麻、枸杞、桂圆等。通过饮食调养,可以涵养阳气,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从而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俗语所言:“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小寒起居:早睡晚起,阳潜阴蓄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在寒冷的小寒时节,尤其不应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状态。此时,应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收藏、阴气蓄积。小寒节气,更应早睡晚起,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比如每天多睡一小时,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小寒着装:重点保暖,阳气内存

  《黄帝内经》中强调冬季养生应“去寒就温”,因此小寒节气着装应注重保暖,勿伤阳气。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也是最容易受寒邪侵袭之地。颈部是人体阳气流通的重要通道,《黄帝内经》云:“风从项后入,寒从脚底生”。背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主一身之表,具有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脚为“人体之根”,是阳气生发之源,也是最容易受寒之地。小寒养生,重点保暖,阳气内存。通过护住头、项、背、脚四处,我们可以有效抵御外界寒邪的侵袭,保持体内阳气的充足与平衡。

  小寒运动:适度运动,气血调畅

  民间谚言“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来懒一懒,多喝药一碗。”适度的运动能够舒筋活络,畅通血脉,达到气血调和。小寒天气寒冷,体表的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黏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度降低,运动之前务必做好充分的暖身活动,若活动不充分,锻炼时极易发生运动损伤。此外,冬天运动当以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黄帝内经》也告诉我们冬天运动应“毋泄皮肤”,以保护阳气,防止津液耗伤。

  小寒情志:情绪平稳,阳气内敛

  小寒时节,阳气蛰伏于内,我们的情绪应当保持平稳和谐,避免过度的大喜大悲,以免扰动体内的阳气。此时,应促进阳气的伏藏与内敛,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的阳气升发做好准备。此外,小寒节气时阳气相对较弱,可能会影响人的心态,甚至诱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在这个时节,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参与文体活动的机会,以此增添生活的乐趣,来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供稿专家:新乡市健康科普专家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马国靖

审核专家: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娄政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