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健康河南 > 正文 >

处暑节气,养生注意“三防”

  • 2024年08月22日 10:54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8月22日,处暑至。处暑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它的到来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七修类稿》有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古人有“处暑寒来”一说,夏天的暑气开始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真正变凉,人们还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

  那么,处暑时节怎么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处暑养生首先要重视“三防”:

  1、防秋乏

  出伏之后一直到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且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尤其是老年人。因此我们要及时改变作息规律,减少晚睡。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有利于缓解秋乏。

  2、防秋燥

  处暑时节,气候逐渐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此时饮食宜多食用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

  3、防霉菌

  处暑以后,气温下降,雨水增多,给霉菌创造了适宜的繁殖条件。三伏天时,空调大开,室内通风次数少,容易滋生微生物。因此处暑以后,应经常开窗使空气流动。

  处暑时节,如何防病保健呢?我们需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做起。

  1、衣:适时增减

  处暑时节,天气刚刚转凉,但暑气尚未完全消散,可适当“秋冻”以激发人体防御机能。一般着装以感到凉爽,不觉寒冷为准,要注意脐部保暖,女性不穿或少穿露脐装。处暑节气气温不稳定,白天仍旧高温,入夜后转凉,昼夜温差大,因此要随温度变化增减衣物。

  2、食:滋阴润肺

  处暑时节,气候干燥,饮食上宜多食具有滋阴润燥、收敛肺气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玉米、百合、莲子等食物;同时要少食花椒、辣椒、大料、桂皮之类辛热香燥食物。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及豆制品等。多吃水果、多喝水有利于提神醒脑,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葡萄、土豆、梨,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对改善燥气具有不错功效。

  3、住:早睡早起

  处暑以后,夜间气温较低,甚至有凉意,应在晚上10点前入睡,并保证早睡早起,防止上班、上学犯困。“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具体来说,每个人应比平时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如果白天觉得困倦,中午仍可延续夏季的午睡习惯,以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睡觉应关好门窗,用薄被覆盖腹部,防止夜间凉气使脾胃受凉。

  4、行:适度锻炼

  处暑以后,根据自己的体质,早晚可进行适当运动锻炼,如慢跑、登山、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运动不要过于激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锻炼的项目以慢跑、做操、打拳、散步为宜,避免锻炼强度过大,伤到阳气。

  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特别是下午,工作学习时间长了,感到特别疲乏,这时候伸个懒腰,马上就会全身舒展。

  处暑养生应重点防“秋乏”“秋燥”“霉菌”,可从饮食着手调理,加之健康的睡眠习惯,辅之以适度的运动、适时添衣,可收获不错的养生效果。

供稿专家:新乡市健康科普专家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张蕊

审核专家: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娄政驰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