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5日电 (记者 刘鹏)近年来,中医药话题备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宋兆普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特色课程。

图为宋兆普为患者实施中医针灸疗法。马占伟 摄
中医药事业是中国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医40多年的宋兆普,长期关注着基层医疗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等问题。在他看来,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于青年人来说,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由于中医药等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教育中的缺失,致使一些青年人对中医药文化缺乏了解。”宋兆普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创造条件,也有助于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将中医药知识和简单防病治病要领列入中小学特色课程,开展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夏令营或研学等,让中医药文化在学生的认知中从小扎根。”宋兆普建议,根据各地情况,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教育的特色课程,由教育部门牵头,中医药管理部门配合,组织专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因校制宜,协调推进。
宋兆普建议,各地亦可建立中医药科普宣讲团(队),组织中医专家到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技能讲座;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开展中医药特色中小学校。如在有条件的校园内开辟“小小中药园”,种植一些如蒲公英、生地、丹参、连翘等有地方特点的药材,指导学生种植和采摘,从而让学生们认识中药,掌握常用中药的功效,再由学生们以点带面带动中医药知识向全社会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普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