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21日电 (实习生 梁国宏)在家点击手机就能实现“一次挂号看多位专家”,仅凭医保码就能进行全流程就医服务……今年以来,为提升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河南省聚焦群众就医全过程的“关键小事”开展相关工作,河南省委改革办、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联合下发通知,提出在全省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和三级公立医院中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

在7月19日和20日举行的“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落实情况集中采访活动中,记者实地走访了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和巩义市人民医院三家试点改革医院,发现七项举措在落实过程中以“便民”为核心,针对群众就医的各个环节,切实打通了群众就医的痛点、堵点。
据介绍,“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包括:推行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推行院内智能导航服务,推行门诊患者医技检查24小时内完成服务,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服务,推行诊间支付服务,推行病区结算服务,推行病案复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我这个病该去看哪个医院、科室?该怎么治?”为了弄清自身病情,群众常常需要辗转多家医院、多个科室进行面诊和检查,不仅费时费力,更有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机。面对这个群众就医诊治的头号难题,河南省肿瘤医院等试点医院推行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多学科(MDT)诊疗,为群众提供“量身定制”的就诊方案。
立足学科优势,河南省肿瘤医院建成了覆盖肿瘤患者全周期全过程的多学科(MDT)诊疗体系,包括鉴别肿瘤早期病变诊断、确定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促进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以及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机率和质量等方面。依托互联网医院线上平台,该院开通了10个多学科门诊,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端在线问诊,动动手机就够“挂一次号看多位专家”,实现“一站式”就医。
与此同时,科学高效的上下转诊模式也是一站式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巩义市人民医院充分医共体优势,铺设了上下联通的远程会诊系统,向基层300余家村卫生室和15家乡镇卫生院配置了“七合一”读卡器和远程会诊设备,基层医生可以通过这些设备与上级专家“面对面线上会诊”。同时,该院还搭建了分级诊疗平台,设立双向转诊窗口,通过电子平台发送转诊信息,共享检查结果、历史用药等重要就医资料。
“哪哪都排队,检查一次要等好几天”,医技检查预约排队慢,不同检查项目间隔时间长,是群众在就医检查过程中遇到的一大堵点。为此,河南省肿瘤医院等三家试点医院多措并举,致力于实现门诊患者医技检查24小时内完成服务。

为了优化流程,更好地服务就医群众,郑州市中心医院上线了医技检查集中预约平台。该院科学分析门诊、住院患者诊疗需求,对号源进行动态分布、弹性调配,系统设置分专业、分时段的预约规则,开通网络、电话、自助机、现场等多种预约方式,实现了患者多项检查预约在相邻时间段,外出一次即可完成所有预约检查。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该院门诊患者检查平均在1.87小时内完成。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河南省肿瘤医院等医院的缴费窗口和医保窗口往日的“排长龙”现象有所缓解,反倒是自助服务区多了不少群众在进行操作,还有群众拿着手机和诊疗单二维码向自助区工作人员咨询线上支付、报销等细节。
据了解,河南省肿瘤医院等三家医院都推行了推行诊间支付服务和病区结算服务,通过开拓诊间终端扣费、处方检查单二维码支付及自助机终端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实现群众就医缴费“少排队”。上线手机端患者自助出入院功能,使住院患者不出病区在床边就能完成缴费、报销和开具证明等出院手续。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初以来,河南省肿瘤医院住院线上支付率86%,自助入院率85%,自助入院流程开通以来共计办理11.4万例,目前该院“一站式床旁结算”服务已实现100%全覆盖。
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和巩义市人民医院分别对应着省、市、县三个不同级别,生动地反映着“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在河南全省因地制宜,自上而下“落地生根”。据通报显示,河南全省已建立“省级抓统筹、市级抓推进、县级抓落地”的工作推进机制,计划于今年12月底前将“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在全省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和三级公立医院全面推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