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原善治 有法可依

  • 2025年10月17日 10:17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经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共9章75条,涵盖总则、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基层基础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重点风险防范、诚信建设、监督管理、附则等核心板块。

  《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省以法治手段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占全国1.74%的土地,承载着全国7%的人口,我省社会治理面临“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社会问题复杂多样”的现实情况。

  怎样立足实际破解治理难题?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盯牢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日前,《河南省社会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以创制性立法的突破,迈出中原善治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省社会治理工作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条例》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创制性立法回应治理所需

  “制定《条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和在我省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推动‘1+2+4+N’目标任务体系落细落实的迫切需要,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举措。”谈及立法初衷,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部法规的诞生,从一开始就紧扣治理所需、回应民生所盼。

  时间回溯至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对我省提出“两高四着力”的重大要求,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加强社会治理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强调要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和诚信建设,发挥好法治对社会治理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今年6月初,根据省委部署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将《条例》新增为2025年度立法审议项目,迅速成立立法工作专班,形成了由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牵头,相关单位及专家学者多方聚力的立法工作格局。

  《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社会治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从赴外省考察,到前往省内多地调研;从深入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听取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到借助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征集“民声”……短短4个月里,每一次调研、每一轮座谈、每一处修改,都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都是对社会治理问题的精准回应。

  从《条例》内容看,无论是“社会治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还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抑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优质化”“将基层治理相关内容依法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加强对社会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等明确规定,无不体现了法治引领下,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探索。

  把“五基四化”等经验探索写入法规

  “厨房水管漏水,打了卡片上的电话,不到10分钟就有师傅上门帮我修理。”拿着手中的网格民情联系卡,漯河市郾城区龙塔街道居民李大爷赞不绝口。

  这张名片大小的卡片上,印有社区网格长、网格员及民政、住建、燃气等近20个下沉单位网格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目前,该街道已向居民发放3万余张这样的“连心卡”,以“小载体”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

  龙塔街道位于郾城区核心地段,老旧小区集中,治理任务繁杂。街道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的治理模式,将辖区精细划分为83个居民网格,105个专属网格,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街道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并引入无人机设备充当“空中网格员”,以“智理”促“治理”。

  像龙塔街道一样,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比如:虞城县城关镇常态化开展的“逢六摆摊”听民声活动,每月6日、16日、26日,组织镇内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定点“摆摊”收集民意,仅今年以来,就接待群众17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26件,现场解决问题114件;商水县黄寨镇把胡同作为乡村治理的基础单元,设立1107名“黄寨大嫂”胡同长参与矛盾调解、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等工作,精准对接需求、凝聚治理合力;卢氏县各乡镇通过“凉亭夜话”,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议事活动,逐步形成“群众说事、干部问事、集中议事、合力办事”的良性闭环……

  “《条例》通过立法把‘四议两公开’‘五基四化’‘党建+网格+大数据’等基层治理实践中的成熟经验、创新做法上升为法规规范,为不同场景的治理难题提供对症良方,有利于以法治手段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效能。”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矛盾纠纷化解是关键一环。邻里纠纷、劳资争议、家庭不和……这些看似微小的摩擦,若处理不当,很可能演变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对此,我省持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比如:南乐县综治中心引入16个部门入驻中心,选聘退休法官、检察官等16名专职调解员,整合访调、诉调、警调、检调等调解资源;平舆县综治中心设置法院先行调解室、劳动争议调解室、住房物业调解室等功能调解室,打造“春亭”品牌调解团队、回访跟踪团队、心理服务团队……如今,遇到问题打综治中心“找个说法”渐渐深入人心。

  为更好地发挥综治中心作用,“以县级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被写入《条例》。围绕矛盾纠纷化解,《条例》还明确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加强诉调、警调、访调等对接协同”“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有机衔接”,助推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条例》既立足当下,针对诚信建设,重点对“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加以规范;还着眼长远,将“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治理和服务模式”“建立统一的基层治理平台,推动各类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跨系统贯通共享”等写入《条例》,为智慧治理注入法治动能,以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

  “通过现场问政,我们看到了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责任担当,也看到职能部门现场回应、限时办结的态度。”在信阳市光山县紫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说起不久前县委主要领导来此开展的“站点问政”活动,紫水街道余集村党支部书记汪元信深有感触。

  当时,汪元信反映了村里因发展工艺帽产业电力需要扩容改造的问题。“县商工局当场承诺一周内联合供电公司勘察定方案,县效能建设服务中心也同步交办跟踪,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实。”他说。

  据光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俊介绍,为深化提升代表主题活动,服务基层高效能治理,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行“领导干部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同进站、“站点问政+跟踪问效”全链条工作机制。

  “按要求,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的人大代表全员进站,每人定点联系1至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住房城乡建设、民政等政府部门负责人也同步进站,搭建起现场办公直通车,让群众诉求面对面提、实打实办。”杨俊说。

  社会治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条例》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明确规范,不仅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社会治理综合协调机构和有关单位承担的社会治理相关职责,形成了党领导下的各级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还将法治要求落实到社会治理各层次、各领域——

  社会治理工作应当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和途径;

  基层治理应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托代表之家等平台载体,做好畅通社情民意、议事协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凝聚,引导吸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

  在审议《条例》时,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们表示,《条例》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更多资源、资金、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人人有份、人人有责、人人有利的社会治理效能最大化,让共建共治共享的底色越擦越亮。

  焦作市“90后”外卖员王明路就是这底色中的一抹亮色。“叮!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这个提示音是他日常工作的指令,也是他常态化巡查网格的开始信号。

  路牌斜了,他会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消除隐患;小区管线垂落,他赶紧找社区协调维修;独居老人不会社保认证,他会抽空上门帮忙……自2021年成为外卖员以来,王明路把配送路变成了“服务路”,不仅被选为焦作市解放区民主街道民权街社区和平街网格党支部书记、辉龙小区楼院党群议事会主任,还牵头组建了“骑手网格员”队伍,带动20余名外卖员兼职网格常态化巡查,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瞭望哨”。

  当党建引领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当数字赋能的智慧融入治理末梢,当人大代表、网格员、外卖员等千万个体都成为治理链条上的活跃因子,《条例》的落地生根,必将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治理动能,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治理的温度,享受到中原善治的成果。(记者 陈小平 周晓荷)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