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有数据显示,全球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而根据我国最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9%,但公众对高血压的正确认知率不足50%。许多普遍存在的误区,正在无形中威胁着数亿人的健康。
误区一:没有症状,就代表没有危险
超过60%的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感受不到任何不适,但血管每天都在承受高压冲击。就像温水煮青蛙,日常并无征兆,但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时,可能已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研究发现,当血压每升高20/10mmHg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会倍增。
误区二:高血压是老年病,年轻人无需担心
临床数据显示,35岁以下人群中新发高血压的占比已达15.8%。长期熬夜、高盐高脂的外卖饮食、缺乏运动等现代生活方式,正导致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血管提前老化,高血压已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
误区三:服用降压药会产生依赖、会上瘾
事实上,目前常用的新型降压药不会成瘾,相反,擅自停药或减量可能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就像弹簧反复拉扯会失去弹性,血管承受这种波动比持续高压更危险。规范服用降压药,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可使中风风险降低40%,心衰风险降低50%。
误区四:控盐就是少吃点食盐
除了将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更要警惕隐形盐。例如,一包方便面含盐可能高达6.7克,100克话梅的含盐量甚至可达8克。建议多吃一些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维持钾钠平衡可使降压效果提升30%。此外,采取地中海饮食模式已被证实能使收缩压平均降低5.8mmHg。
误区五: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
血压达标是药物、健康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数据显示,突然停药2周内,70%患者血压会反弹。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控制目标应更为严格,通常建议低于130/80mmHg,而非一般人群的140/90mmHg标准。
医生提醒:降压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对全身血管系统的终身维护,建议家庭自测血压每周3次,清晨测量最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