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6月,石榴花开。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首倡地——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如约而至,推动六国迈向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征程。首届峰会结束时,六国元首一起栽下的石榴树如今已花满枝头,象征着六国合作欣欣向荣。
两年间,随着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河南的中亚“朋友圈”也在持续扩大,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河南造”新能源客车俏销中亚,“中吉乌”铁公联运新线路开通……因一条路,中原与中亚的情谊跨越千年,在新时代的开放共赢中结出硕果。
今日,本报推出“河南的中亚‘朋友圈’”特别报道,呈现中国与中亚交往中闪耀的河南元素,展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原风采。
河南中亚班列开行7年多
钢铁驼队的新“西行漫记”
记者 王延辉
从中原到中亚,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河南中亚班列翻山越岭,跑出“西行漫记”新故事。
6月17日,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货运繁忙,集装箱卡车穿梭、龙门吊频繁起降。作为铁路国家一类口岸,这里承担着河南国际货运班列的主要开行任务,是中原连通世界的重要节点。
一大早,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业务主管龚赟丹便赶到了场站。“有两列运载饲用小麦粉的中亚回程班列到站,得快速卸运集装箱。”她说。
“今年以来,中亚班列开行增长明显。”龚赟丹拿出一张表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中心站今年已发运中亚去程班列76列、中亚回程班列213列。”
临近中午,两列中亚回程班列货物卸运完后,一列满载架桥机、拖拉机等机械设备以及塑料粒、洗衣机等货物的中亚班列又隆隆开动。
从2018年5月18日河南首班中亚班列(郑州—塔什干)开行至今,7年多来,河南中亚班列累计开行超2000班,目的站点也拓展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城市。
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一列列满载“中国制造”的中亚班列以铿锵之姿穿行于山川戈壁,成为连接中原与中亚国家的“钢铁驼队”。
“7年多来,中亚班列运输品类从最初的粮食、棉纱等初级产品发展到现在的机械设备、工程设备、矿山设备、建造厂房用设备、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休闲食品、日用家电等高附加值产品。”中豫国际港务集团郑州国际陆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去程班列货物大多来自河南及周边地区,主要服务于河南的产业与贸易发展;回程班列以棉纱、绿豆、矿石等大宗物品居多。
河南的开放脉动,推动着中原腹地与中亚五国务实合作提质升级。
中欧班列(郑州)河南绿茶专列开行,绿茶香飘中亚;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常态化开行中亚班列,运载着拖拉机、耐火材料、光伏配件、家居建材等各式“河南造”奔赴中亚五国;一次申报、一证到底、一车直达,河南至中亚地区的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越跑越密;今年5月,“中吉乌”铁公联运新线路开通,补强了郑州—中亚南向通道的物流网络。
中原与中亚,合作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