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博物馆中的清明节:既追远又传承

  • 2025年04月07日 09:30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岁月轮回,时序更替,又是清明。清明假日期间,我省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清明节社教活动,热闹异常。

  河南博物院东楼二楼“唐宫夜宴”体验厅,武则天金简、绘彩陶伎乐女俑、凤首箜篌、胡腾舞俑、李白《上阳台帖》等数字化国宝近在眼前。

  4月4日,郑州市文物考古院精心策划,在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原有考古体验活动基础上,推出清明节特别活动之“蹴鞠”;考古博物馆内举行的清明踏青“趣”寻春之黏土绘春DIY活动吸引许多入馆游客用黏土贴出美景,绘出好春光。

  清明节当天,中国文字博物馆特别开展了甲骨文里的诗意清明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以“清明溯源”拉开序幕,结合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和古典诗词,利用甲骨卜辞作为媒介讲述“清”“明”二字的演变历程,用“博物馆+节气”的方式创新表达传统文化。

  洛阳博物馆推出“赏宫廷文物拓春和景明”清明节主题亲子活动,鼓励大家在活动前踏青赏春,收集心仪的植物叶片、花朵、花瓣等带到活动现场。

  4月4日上午,安阳博物馆开展“清明·情思别样寄”主题社教活动,除了讲解寒食节起源以及清明扫墓、踏青、插柳等传统习俗,还现场举行绘制风筝、放风筝等活动。

  在郏县三苏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长眠之地没有缭绕的烟火,唯有松柏掩映下的石碑静立。园中至今保留着宋代“以文代祭”的传统。清明,不仅是血脉的追远,更是文明的传承;既有对生命逝去的敬畏,也有对文化永续的期盼。(记者 张体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