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属于人体器官中比较早熟的部位。刚出生的小孩虽然两个眼球都已成型,但视力并未发育完全;宝宝到两岁时,视力一般能达到0.4;4~6岁孩子的视力逐渐成熟,视物清晰度增加,到6岁时基本达到1.0这种成人的正常水平。但是,如果不注意护眼,很容易导致近视,视力下降。
常见的近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近视,另一种是高度近视。单纯近视又称普通近视,指600度以下的低、中度近视,极为常见,目前没有明显的证据说明普通近视会遗传。高度近视指屈光度较高、眼轴明显延长、眼底有萎缩变性的近视,也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近视,病理性的高度近视带有遗传因素,具有遗传性。群体遗传调查结果显示: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夫妇双方如果均为高度近视,其子女通常都发病;一方高度近视,另一方正常,其子女10%~15%发病;一方高度近视,另一方为表型正常的近视基因携带者,其子女高度近视的发生概率为50%;如双方均为近视基因携带者,但视力正常,则子女高度近视的发生率为25%。
许多家长由于缺乏常识,对近视的防治会产生一些误区。
误区一:孩子年龄尚小,无须配眼镜。
真相:近视度数是否加深,与戴不戴眼镜没有多大关系。配戴眼镜是为了矫正近视,本身不会导致近视的发生,合适度数的眼镜还能有效防止近视度数加深。家长和孩子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戴眼镜这件事。
误区二:护眼灯和眼保仪能延缓近视。
真相:这类护眼设备对消除眼睛疲劳有一定作用,但对近视没有根本改善作用。
误区三:拒绝给孩子散瞳,散瞳伤眼睛。
真相:散瞳药物本身的作用并不是所谓的“散瞳”,而是麻痹睫状肌。想要测得眼睛真正的屈光状态,就要让睫状肌松弛下来。
儿童的眼睛调节能力很强,如果不散瞳,就有可能检查出高的近视度数,或者本身无近视而检查结果表现为近视(假性近视)。散瞳后所引起的瞳孔散大、畏光等,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家长无须担忧,只需要在散瞳后避免强光照射、不要近距离用眼即可。
那么,如何保护好孩子的眼睛呢?
(1)不要太早让孩子长时间阅读或看电视,也不要让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玩游戏;(2)不在昏暗的地方或是晃动的车内看书或看电视;(3)均衡饮食,多吃含有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物;(4)阳光强烈时适当帮孩子戴上遮阳帽或太阳眼镜,避免眼睛直视阳光;5)每半年左右接受一次视力检查。(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