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和吸二手烟可导致多种癌症、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白内障、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疾病。90%的男性肺癌和80%的女性肺癌与吸烟有关。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者至少减少10年。
但与其他很多立竿见影的健康危险因素不同,吸烟的危害具有滞后性。因吸烟引发的疾病和死亡通常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显现,致使烟草的危害性常被严重低估。
含有尼古丁、甲醛、丙二醇、亚硝胺等物质的烟油,以及雾化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醛等物质,同样使电子烟成为健康“杀手”。认为电子烟无害,是严重的认识误区。目前,许多国家已立法禁止销售、抽吸电子烟。
很多人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戒起来却很难。目前,吸烟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
研究发现,引起吸烟成瘾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成瘾主要由尼古丁引起,吸烟后只需几秒钟尼古丁就可以进入大脑,让人产生各种愉快感和被奖赏的感觉,当突然停止使用烟草或体内尼古丁含量下降时,人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戒断症状,如头晕目眩、恶心、焦虑、坐立不安等。
吸烟者在感到压力、孤独、无聊或生气时,经常会用吸烟来缓解这些不良情绪,这些不断被强化的行为最终可能导致精神依赖,也就是心理上的依赖。此外,社会交往中,朋友、同事递一支烟,会立刻使人拉近心理距离。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戒烟变得非常困难。
即便戒烟如此艰难,但戒烟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研究发现,戒烟数小时内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降低,氧含量增高;嗅觉、味觉变得敏感;支气管不再痉挛,呼吸顺畅;血液循环稳定,心肌梗死危险性降低。
完全戒烟可以显著降低患肺癌、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并可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预后。
研究发现,30岁、40岁、50岁、60岁时戒烟可分别延长10年9 年、6年、3年的预期寿命。戒烟10年后,戒烟者肺癌发病风险降至持续吸烟者的30% ~ 50% ;戒烟1年后,戒烟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大约降低一半。所以,吸烟者应积极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只要有戒烟的动机并掌握一定技巧,都能做到彻底戒烟。如果有吸烟成瘾且难以戒断者,可到各大医院戒烟门诊寻求帮助。(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