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32小时跨越山海——铁海联运定义河南内陆开放新坐标

  • 2025年03月24日 09:27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以前觉得海是别人的风景,现在海成了我们的路。”

  3月21日凌晨1点,国铁集团郑州局圃田车站灯火通明。走进26090次货运列车驾驶室,火车司机李飞正紧盯仪表盘,手指口呼做着发车前的最后准备。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65节车厢组成的“钢铁长龙”顶着夜幕缓缓启动。

  不同于普通货运列车,这趟铁海联运班列上全是出口货物。

  “这是我跑郑州—青岛线的第7年,最早都是拉红枣、大蒜和粮食。”如今,随着李飞轻推操纵杆,上汽、奇瑞、比亚迪等“河南造”新能源汽车和零配件,与从青岛港进口的德国博世集团汽车传感器等在陇海铁路线上实现历史性“会车”。

  透过驾驶室电子地图,可以看到列车正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持续东进。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待避停车指令,李飞娴熟制动,不一会儿,窗外就闪过客运列车飞驰而过的光轨。

  5点40分,天蒙蒙亮,列车停靠商丘西站进行机车换挂。等待间隙,值班站长向记者递来一份特别清单:电力机车牵引碳排放相比公路运输降低75%左右,这趟列车每跑一趟节省的柴油,就相当于300多辆重卡跑全程的消耗。

  不止于“绿”,效率更是物流的生命。豫鲁两省共同打造“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模式,河南企业在郑州就能完成报关、查验等手续,货物也能够实现“到郑州铁路口岸等同到海港码头”,大幅压缩中转时间,助力河南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次日上午,当海风的气息穿透驾驶舱玻璃,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已近在眼前。在调度指引下,列车停泊在海铁联运中心,货车随即入场,列队把集装箱运往码头。

  青岛港海铁联运中心业务部经理代学超指着不远处的大型起重机械说:“这儿离码头只有200米,最快半小时就能装船,汽车配件2天后就会出现在日本横滨的汽车工厂;河南的纺织制品,将远赴西班牙销往欧洲市场。”

  “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深层次握手,正改写着河南内陆开放的时空坐标。

  如今,郑州至青岛铁海联运班列实现每天2班常态化稳定开行。仅今年前2个月,河南发往青岛口岸的海铁联运箱量就达1.3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4%,物流降本增效,河南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也不断提升。

  “河南是我们在省外的第一大货源地!”代学超身后,有一片专门为河南准备的堆场,集装箱堆积如山,“为了更好地集疏货物,我们还在河南建了9个内陆港,目前河南80%的集装箱进出口业务都在山东港口完成。”

  在春日的海风中,日韩—青岛—郑州—欧洲的过境线路进一步拓展,日韩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货物从青岛入境,经郑州转运至欧洲;欧洲汽车配件、医疗器械等货物反向运输至日韩,再次强化了青岛港和郑州枢纽功能。

  3月22日上午9点,历经32小时奔波忙碌,铁海联运班列装上进口货物返程。

  站在青岛港,望着列车向家乡驶去,记者想起李飞说的一句话:“以前觉得海是别人的风景,现在海成了我们的路。”(记者 郭北晨)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