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在民间又被称为“痨病”,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染源主要是结核病患者,即痰直接涂片阳性者,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现已罕见。
但并非所有的咳嗽、打喷嚏都会传染结核病。因为传染性的大小除取决于患者排出结核分枝杆菌量的多少外,也和空间含结核分枝杆菌微滴的密度及通风情况、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时间长短,以及个体免疫力的状况有关。所以,经常通风换气,减少空间微滴的密度是减少肺结核传播的有效措施。当然,减少空间微滴数量最根本的方法还是治愈结核病患者。
春季和夏季是结核病多发季节。如果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是咯血、痰中带血等疑似结核病的症状,一定要到医院进行例行检查。
那么,哪些人群容易“中招”呢?
影响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自然抵抗力的因素除遗传因素外,还包括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社会因素。此外,婴幼儿细胞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都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对于肺结核的检查手段,主要包括结核菌素试验(PPD)、胸部透视、拍摄X线胸片、痰涂片检查等。
如果被确诊为肺结核,采取为期6 ~ 8个月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是当前治疗结核病的最主要方法。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大多数结核病人是可以治愈的。
目前,国家在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对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实行免费检查,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药物。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结核病一定要规范治疗,如果用药不规律,治疗不规范,患者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这样不但会加大治疗难度,而且一旦传染给了别人,被传染患者也会产生耐药性。(河南省胸科医院 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