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转氨酶高为什么不能献血?

  • 2025年03月19日 11:32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血液是生命之源,维持着人体活力与健康,同时也是疾病救治中的特殊“药品”。

  无偿献血是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但是经常有献血者因为在献血前初筛时被查出转氨酶偏高而被建议暂缓献血。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平时自己定期献血,偶尔高一次怎么就不合格了呢?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转氨酶高为什么不能献血。

  转氨酶是催化人体内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是人体代谢中相当重要的催化剂,普遍存在于心肌、脑、肝、肾等组织器官。

  转氨酶种类很多,其中以谷丙转氨酶(ALT,俗称谷丙)和谷草转氨酶(AST,俗称谷草)两项最为重要。血站的献血初筛检测针对的是ALT。ALT在人体组织器官中的含量从高至低依次排序为:肝、肾、心肌、脑、骨骼肌等。当这些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或受到损害时,均可引起血液中转氨酶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例如,当肝细胞受到有毒物质的毒害,发生变性、坏死、中毒时,转氨酶就会释放入血液中,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在肝功能检查化验中,转氨酶高说明肝功能受损,急性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明显高于正常人。

  为了保证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在无偿献血前,血站都会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初筛,献血后还要在血站检验科进行更加严格的检验。由于转氨酶的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反映肝脏功能是否受到损伤,通过对转氨酶的初步检测,就可以把献血人员中可能患有肝脏疾病者排除在第一道关口之外,从而保证捐献血液的质量安全。但是,献血时被告知转氨酶偏高,需要暂缓献血,并不代表肝脏一定出现了问题。事实上,很多情况下转氨酶水平正常与否,并不能完全反映肝脏功能的好坏。导致转氨酶升高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下面我们将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梳理一下。

  转氨酶升高一般可以划分为非病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非病理性的原因:饮酒、食用油腻食物,导致肝脏负担增加;过度劳累,没休息好,睡眠不佳;急性软组织损伤,剧烈运动;日常服用的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营养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这些生理性原因经过采取戒酒限油、充分休息、停用药物、补充营养、改善饮食结构等措施,转氨酶一般情况下都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是如果纠正了这些诱发的因素之后,转氨酶仍然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就要考虑是不是某些疾病导致的转氨酶升高,我们称之为病理性肝损伤。

  病理性的原因:肝脏疾病患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其他脏器疾病患者,如胆管、胆囊及胰腺疾病患者等;药源性或中毒性肝损伤,以及药物过敏,如服用了会损伤肝脏的红霉素、四环素、安眠药、解热镇痛药、避孕药,以及半夏、槟榔、青黛等,但是在停用这些药物后,转氨酶水平则会很快恢复正常;长期酗酒导致酒精肝,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脂肪肝等。

  在这些病理性原因里,首先要警惕病毒性肝炎。无论是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这些消化道传播的急性肝炎,还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这些体液传播的慢性化肝炎,都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如果转氨酶升高,同时查到病毒阳性,尤其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阳性,就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阻断病情进展;否则转氨酶长期居高不下,说明有持续的肝损伤存在,病情就有可能慢慢进展,严重的可导致后期的肝硬化,甚至肝肿瘤。

  如果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还要警惕是不是酒精肝、脂肪肝,这两种肝病在近几年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态势,跟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这些情况的治疗除了借助药物之外,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就是要去除损伤肝脏的因素。适量运动、戒酒、健康膳食、积极减重等,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恢复效果。

  因此,如果献血的时候,发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应结合自身情况,初步分析转氨酶升高的可能因素,不必过度惊慌,后续定期体检监测,一般情况下都能通过转变生活方式获得良好效果。

  但如果发现转氨酶骤然升高,甚至高至正常值上限的数倍、数十倍,并伴随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肝区疼痛、恶心乏力、黄疸等,就有可能是病理性的,一定要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找出病因,积极配合治疗。

  另外,转氨酶偏高的人群,建议多吃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高的食物。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食物主要是瓜果蔬菜,而维生素E含量较高的食物主要是坚果类。注意高蛋白饮食,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推荐鱼、虾和蛋,尤其是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易消化。还可多食用菌类,提高免疫力,如木耳、香菇、蘑菇等。(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苗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