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主城区+航空港区2182.4平方千米!郑州最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文发布

  • 2025年03月17日 15:29
  • 来源:大河财立方
  • 责任编辑:李新贺

  郑州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全文。

  该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中心城区由郑州市主城区(以下简称“主城区”)、郑州航空港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区”)两大区域构成,总面积为2182.4平方千米。

  关于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规划显示,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关于人口规模,规划提出,推动城市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严控人口过度集聚。到2035年,郑州市常住人口严格控制在1750万人以内,新增人口严格控制在490万人以内,城镇化率达到88%。预留20%的服务人口弹性,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

  关于目标愿景,规划提出,以“国家中心城市,华夏文明古都”为目标愿景,构筑黄河流域更绿色安全、更高效开放、更健康活力的美丽国土空间格局,推进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落实国土空间发展目标为导向,构建面向2035年的指标体系。

  到2025年,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实践取得积极进展。耕地保护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安全韧性水平有效提升;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加快形成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逐步提升,区域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市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到2035年,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基本建成。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韧性水平显著提升,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空间格局全面形成,资源节约集约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城市文化吸引力、多元包容性和国际交往能力持续增强,形成引领中部地区对外开放交流的门户;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增强,成为具有重要带动能力的区域增长极。

  展望到2050年,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成为高效开放的枢纽门户、华夏文明的复兴之城、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绿色韧性的人居典范,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关于总体空间格局,规划提出,构建以“五片融合、一带一区、双核三轴”为引领,山、河、城、田和谐共生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五片融合”:以区域特色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核心,构建中牟平原高效现代农业区、新郑和新密中南特色农业生产区、荥阳沿黄生态种养区、巩义浅丘高效农业种植区、登封山区特色农业生产区“五片融合”的农业空间格局,拓展农产品多样化生产空间,稳步提高粮食产能、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一带一区”:保护由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带、嵩山生态文化保护区组成的“一带一区”生态基底。提升滨水生态空间,严控生态走廊,推进生态空间连接成网。保护生态绿心,形成高品质生态空间格局。

  “双核三轴”:以主城区和航空港区为“双核”,共同构建承载核心战略功能的区域性中心。以区域交通廊道为支撑,构建陇海城镇发展主轴、京广城镇发展主轴、机登洛特色城镇次轴“三轴”引领的城镇空间格局。

  陇海城镇发展主轴由主城区、中牟组团、荥阳-上街组团、巩义组团及沿线城镇构成,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功能,提升区域城镇整体发展水平。京广城镇发展主轴由主城区、航空港区、南龙湖组团、新郑组团及沿线城镇构成,重点推动主城区与航空港区联动,发展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功能,强化区域性经济要素集聚。机登洛特色城镇次轴由航空港区、新郑组团、新密组团、登封组团以及沿线城镇构成,重点加强城镇交通联系,发展文化传承、旅游观光、生态体验等产业功能。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