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是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常见的有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极易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人们应提高警惕,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在紧急关头让生命多一份保障。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灾难发生时,若能撤离现场,则应即刻撤离;被困现场不能撤离时,要第一时间拨打救助电话(110、120、119),说清楚具体地点;如果现场通信中断,可用手电光或颜色鲜艳的衣物挥动求救;身体受伤时,应尽量减少挪、拽、拉、扯;有出血时,用身边可利用的布类进行包、压、塞、捆止血。救护他人时,要在确保现场安全的前提下,先挽救伤者生命,必要时立即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术。
以下几项是灾难现场求生原则。
冷静判断,活命第一
身处灾难现场时,快速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判断能否即刻安全撤离。此时应做到不贪恋任何财物,撤离时禁止乘坐电梯,安全撤离灾难现场让生命存活下来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不能撤离时,要第一时间拨打救助电话(110、120、119),说清楚具体地点(周围显著建筑及所处位置突出特点的描述),用最精确、清楚的语言说明遇到何种危害,伤员目前的情况及严重程度,伤员的人数及存在的危险,需要哪种急救措施。
快速躲避,安全第一
不能撤离者,要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在室内,应迅速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承重墙的内墙角;远离阳台、窗户,降低身体重心,用手边的可得棉织品、头盔等保护好头部,防止被倒塌物砸伤;用布类物品捂住口鼻,防止被倒塌物所产生的灰尘呛到气道;注意不可盲目跳楼逃生。在室外,选择空旷安全的场地,避开桥梁、陡崖,远离变压器、电线等,预防触电。
洪水时,选择坚固高位的地点,避开旋涡,切断电源,远离 电力设备,及时在身边寻找可漂浮物品(如木门板、桌椅等大块可承受自身重量的物品)牢牢抓紧,或者多找几个带盖子的塑料空瓶、空桶固定在上半身,洪水冲击时可漂浮在水面防止溺水。
紧急处理,科学第一
在灾难现场身体受伤时应尽量减少挪、拽、拉、扯,以免伤情加重或导致二次伤害。有出血时,用身边可利用的布类进行包、压、塞、捆止血;有明显骨折时,忌现场复位,对骨折位简单固定后妥善转运;有异物穿透伤时,忌现场拔出;转运时,注意保护颈椎、脊柱,保持呼吸通畅。
急中生智,信念第一
现场通信中断时,可用手电光或颜色鲜艳的衣物挥动求救;听到外面有动静时大声呼救,也可用砖头、铁器等击打管道或墙壁发出求救信号;保存好体力,节约现场可续命的水和食物(或代用续命品),坚定生存下去的信念,等待营救。
救护他人,生命第一
救护他人时,先救命后救伤,必要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所有救护人员,应牢记对垂危伤员抢救生命的首要目的是“救命”。实施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可以概括 如下:
首先,对伤员周围环境是否安全进行评估:灾难是否还在继续?危险状况是否解除?到伤员身边有没有危险?确定安全再过去查看。
其次,个人能力评估:身体状况如何?自身有没有危险?自身有哪些救治能力?比如,不会游泳不要下水施救,要呼救和借助其他物品救援。
再次,对没有反应、没有呼吸的人员要立即将其仰卧放置水平地面上,实施心肺复苏术。
步骤一:胸外心脏按压30次。两乳头连线中点位置,双手掌根叠加按压,深度5cm~6cm,按压速度100~120次/分。
步骤二:畅通气道。清理干净口鼻异物,仰头举颌。
步骤三:人工呼吸2次。手捏鼻,嘴包嘴,平静吸气,缓慢吹气,每次持续时间>1秒,胸廓有起伏即可。
按压和人工呼吸以30∶2比例循环进行,直至恢复呼吸心跳或专业救护人员到来。(洛阳新区人民医院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