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遇到灾难时如何求生

  • 2025年03月17日 15:34
  • 来源: 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自然灾害是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常见的有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极易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人们应提高警惕,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在紧急关头让生命多一份保障。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灾难发生时,若能撤离现场,则应即刻撤离;被困现场不能撤离时,要第一时间拨打救助电话(110、120、119),说清楚具体地点;如果现场通信中断,可用手电光或颜色鲜艳的衣物挥动求救;身体受伤时,应尽量减少挪、拽、拉、扯;有出血时,用身边可利用的布类进行包、压、塞、捆止血。救护他人时,要在确保现场安全的前提下,先挽救伤者生命,必要时立即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术。

  以下几项是灾难现场求生原则。

  冷静判断,活命第一

  身处灾难现场时,快速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判断能否即刻安全撤离。此时应做到不贪恋任何财物,撤离时禁止乘坐电梯,安全撤离灾难现场让生命存活下来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不能撤离时,要第一时间拨打救助电话(110、120、119),说清楚具体地点(周围显著建筑及所处位置突出特点的描述),用最精确、清楚的语言说明遇到何种危害,伤员目前的情况及严重程度,伤员的人数及存在的危险,需要哪种急救措施。

  快速躲避,安全第一

  不能撤离者,要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在室内,应迅速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承重墙的内墙角;远离阳台、窗户,降低身体重心,用手边的可得棉织品、头盔等保护好头部,防止被倒塌物砸伤;用布类物品捂住口鼻,防止被倒塌物所产生的灰尘呛到气道;注意不可盲目跳楼逃生。在室外,选择空旷安全的场地,避开桥梁、陡崖,远离变压器、电线等,预防触电。

  洪水时,选择坚固高位的地点,避开旋涡,切断电源,远离 电力设备,及时在身边寻找可漂浮物品(如木门板、桌椅等大块可承受自身重量的物品)牢牢抓紧,或者多找几个带盖子的塑料空瓶、空桶固定在上半身,洪水冲击时可漂浮在水面防止溺水。

  紧急处理,科学第一

  在灾难现场身体受伤时应尽量减少挪、拽、拉、扯,以免伤情加重或导致二次伤害。有出血时,用身边可利用的布类进行包、压、塞、捆止血;有明显骨折时,忌现场复位,对骨折位简单固定后妥善转运;有异物穿透伤时,忌现场拔出;转运时,注意保护颈椎、脊柱,保持呼吸通畅。

  急中生智,信念第一

  现场通信中断时,可用手电光或颜色鲜艳的衣物挥动求救;听到外面有动静时大声呼救,也可用砖头、铁器等击打管道或墙壁发出求救信号;保存好体力,节约现场可续命的水和食物(或代用续命品),坚定生存下去的信念,等待营救。

  救护他人,生命第一

  救护他人时,先救命后救伤,必要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所有救护人员,应牢记对垂危伤员抢救生命的首要目的是“救命”。实施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可以概括 如下:

  首先,对伤员周围环境是否安全进行评估:灾难是否还在继续?危险状况是否解除?到伤员身边有没有危险?确定安全再过去查看。

  其次,个人能力评估:身体状况如何?自身有没有危险?自身有哪些救治能力?比如,不会游泳不要下水施救,要呼救和借助其他物品救援。

  再次,对没有反应、没有呼吸的人员要立即将其仰卧放置水平地面上,实施心肺复苏术。

  步骤一:胸外心脏按压30次。两乳头连线中点位置,双手掌根叠加按压,深度5cm~6cm,按压速度100~120次/分。

  步骤二:畅通气道。清理干净口鼻异物,仰头举颌。

  步骤三:人工呼吸2次。手捏鼻,嘴包嘴,平静吸气,缓慢吹气,每次持续时间>1秒,胸廓有起伏即可。

  按压和人工呼吸以30∶2比例循环进行,直至恢复呼吸心跳或专业救护人员到来。(洛阳新区人民医院 李红梅)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