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两类人的求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截然不同:一类人过于依赖药物、滥用药物;另一类人则讳疾忌医、遵医行为差、治疗依从性不好。而前者产生药物依赖的风险明显偏高。
临床上,有两种药是药物依赖的主角: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这两种药均属于精神活性物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可能由于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心理问题。
至于药物依赖的原因,目前学界观点不一,主要的解释为躯体依赖。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反复使用会导致药物依赖,试图戒断时会出现十分难受的躯体戒断症状,成瘾患者为了缓解戒断症状,只好重新使用相关药物。
还有一种原因,是正性强化作用:如果某些药物可提高情绪、振奋精神,使成瘾者主观上感到愉快、舒适、满足,产生所谓的欣快感,久而久之,患者会主动追求成瘾药物的反复使用。另外,有部分遗传因素、异常学习等原因,也会使患者产生药物依赖。
药物依赖危害很大,长期对某种药物产生依赖,会导致患者出现药物耐受性。
长期大量应用药物者可能出现人格改变和明显的智能改变。人格改变,如没有进取心和家庭及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易激惹、偏执、行为冲动;不修边幅、行为放荡、无道德感、性欲亢进。
智能障碍表现为思维困难、记忆力差、判断错误,还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吐字不清,以及中毒性精神病。难以摆脱的戒断症状,包括自主神经症状(浑身难受、疼痛、不适、恶心、呕吐、血压不稳、心慌、出汗、流泪、打哈欠、眩晕和大小便失禁)、癫痫大发作和意识障碍、类精神分裂症症状。
对于孕妇和新生儿来说,药物依赖的危害更是不可小觑:怀孕女性成瘾者常发生流产、死胎、早产。胎儿未出生就已经有躯体依赖,出生后就发生戒断综合征,导致新生儿低体重、营养不良、易死亡等。
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易上瘾”药物的剂量不足以令人产生依赖。因此,在使用时,应把握使用的疗程与剂量。而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治疗同盟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最主要因素。
2. 加强医患有效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提升遵医行为的前提。
3. 进行科学的疾病健康宣传教育。应将镇静催眠药物和镇痛药应用的目的、预期起效时间、疗程、副作用、如何增减、如何避免有害使用等核心信息及时提供给患者,以利于患者提高依从性。
4. 提高家属的治疗依从性,让家属提醒患者按疗程、剂量服药。(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张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