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能遇到这些情况:路上有人莫名倒地不起、车祸现场有人血流不止、家中老人或孩子吃饭时发生梗阻……学会一些急救知识,在危急时刻帮助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别人。
患者无反应且呼吸停止,尽快实施心肺复苏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当他们在家里或街头发生意外,最先发现的家属或市民如果掌握急救知识,就有机会挽救他们的生命。
发现有人倒地,如果周围环境安全,应迅速判断患者意识情况。判断患者意识情况的最简单办法,就是拍患者肩部,轻拍重唤:“喂!怎么了?”若患者没有反应,需要进一步判断有无呼吸,如为叹息样或呼吸停止,要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120。与此同时,可以调整患者体位,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术。
掌握正确方法,做到临危不乱是关键
患者突发猝死的情况,可能发生在家里,也可能在路上或其他任何场所。所以,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判断并做好救治准备。一般情况下,患者倒地后体位不利于实施心肺复苏,要立即将其置于仰卧位,摆放于平地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并松开裤带,暴露其胸腹部。切记不要在软床或其他松软的地方实施心肺复苏术。
下一步,就是进行胸外按压: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与胸骨交叉处,左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位,右手重叠其上,十指交叉,双臂伸直并与患者胸部呈垂直方向,用上半身重量及肩臂肌力量向下用力按压,力量均匀,有节律,频率为100 ~ 120 次/ 分,按压深度为5 ~ 6 cm。
与此同时,要将患者气道打开。判断有无颈椎损伤、清理口鼻分泌物、检查有无义齿,采用仰头举颏法:左手掌根置于患者前额,向后方施力,右手中指、食指向上向前托起下颏,使患者口张开。
胸外按压30次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连续吹气2次。在吹气时,用按于前额手掌的拇指、食指捏紧患者鼻孔。
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将患者的口完全包在施救者的口中,均匀缓慢(1 ~ 2秒)将气吹入,直到患者胸部上抬。
一次吹气完毕后,松手,离口,面向胸部,见患者胸部向下塌陷,紧接着做第二次吹气,按压与吹气比率为30∶2。一般做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患者意识情况及复苏效果。
对于普通民众或救治技能掌握不足的施救者,也可只做单纯的胸外按压,可不做人工呼吸,尽快呼救专业人员救援。
施救的同时,如有围观群众,应请求协助拨打120求救。(郑州大学一附院郑东院区 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