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健康科普|惊蛰时节,该如何养生?

  • 2025年03月05日 09:58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惊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健康养生讲究顺应自然,适时而动,那么在惊蛰时节应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呢?

  惊蛰时节“春气在头”

  什么是惊蛰呢?知名青年中医库喜龙介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一些小动物自入冬以来就藏伏在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这个节气,天气转暖,大地回春,春雷始鸣,所以“惊蛰”意为春雷惊醒蛰居动物的冬眠,万物复苏。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天气日渐温暖。因此,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时节自然界的动植物和人类有什么特点呢?库喜龙介绍,在《黄帝内经》里面有“春气在头”的说法。

  到了春天,植物开始把自身的养分往上输送,枝条开始变得柔软,树木小草的嫩叶开始逐渐萌发,养分开始往上往末梢输送。

  动物也是如此,到了春天,冬眠的动物开始觉醒,很多动物开始脱毛、蜕皮,推陈出新。如何才能推陈出新呢?这就需要把养分灌输到周身头面和四肢肌肉。

  人类也是如此,春天天气开始变得温暖,人体之气也开始向上向外升发。这就是“春气在头”的意思。

  惊蛰前后多发哪些疾病?

  库喜龙说,人类在春季也有自己的生理特点,春季人的生机比较旺盛,正是读书学习工作的黄金时间,儿童春季生长加快,身高体重增长迅速,可借助春时茁壮成长。因此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但是,农村也有句俗话这样讲春天:“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惊蛰前后容易出现哪些疾病呢?

  库喜龙说,春季多风,且气机向上向外升发,极易出现皮肤瘙痒、痤疮、皮疹等“过敏”疾患;有的人还容易出现流鼻血、甚至脑出血等中风疾患。《黄帝内经》中也有“春善病鼽衄”的说法。

  惊蛰前后还多发以下多种疾病,如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脑血管病等病史的的朋友们,要格外注意。

  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库喜龙说,《黄帝内经》对于春季养生有非常经典的论述,是经过数千年时间验证的正确养生之道。上面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春天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状态,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顺遂春天的生发之气。

  在饮食方面讲究更多。孔子曾说过:“不时,不食。”意思是说人民的饮食要顺应节气,违背顺时规律就会影响健康。

  库喜龙建议,可以多食当季的芽类或者叶类蔬菜,比如豆芽、香椿、茼蒿、韭菜及荠菜等各种野菜,同时还可以食用一些药膳,如生梨贝母汤、生姜萝卜粥、芹菜大米粥等。(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供稿 作者 吴玉玺)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