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立中原 链天下——逐浪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豫企作为

  • 2025年03月04日 09:46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郑州机场多式联运,做大做强“空中丝绸之路”。记者 聂冬晗 摄
郑州机场多式联运,做大做强“空中丝绸之路”。记者 聂冬晗 摄

  初春的中原大地,改革浪潮与黄河水声共奏激越交响。

  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的冲锋号角。这既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精准对接,也是河南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标已明,时不我待。广大豫企躬身入局、积极作为,当好“主力军”、做好“先锋队”,深入探寻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效路径。

  在郑州,蜜雪冰城从一家街头小店发展成全球最大现制饮品企业,又刚刚在港交所敲锣上市;在洛阳,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研发的特种机器人能上天入地下火海,产品应用于全国多地的应急消防单位、大型煤矿和危化企业,广受好评;在周口,河南钢铁集团依托“公、铁、水”多式联运优势,打造的周口基地成为全省钢铁产业转型的“新前沿、新增长点”……

  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实实在在的突破。它们的努力,正一点点拆除市场“围墙”,让“中原制造”更顺畅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河南也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等来的,而是一家家企业、一张张订单、一项项创新拼出来、闯出来的。

  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豫企一直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

  强基:软硬兼施推动高效互联互通

  春回大地,广袤中原上,钢筋铁轨编织经纬动脉,高铁建设如火如荼。

  “我在这个项目已经快3年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建设家乡得更攒劲儿才行。”在施工现场,平漯周高铁五标项目工程部质量负责人陈文明一会儿叮嘱工人注意安全,一会儿查看挂篮是否牢固,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细节,但他却丝毫不松懈。

  距施工现场不远,京广高铁平均5到10分钟就有一趟飞驰的高铁列车经过。

  平漯周高铁正线全长近20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填补豫东南地区的高铁空白,串联起平顶山、漯河、周口三市,带动沿线20个县区、超3000万人口融入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高铁一条线,串联经济一条链。河南是中国交通版图上的重要节点,铁路线路的持续加密,见证着中原大地从交通枢纽到经济高地的华丽蝶变。

  由“十”到“双十”,再到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河南实现了“市市通高铁”的壮举,极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更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通达全国主要经济区的“12345”高铁交通圈。

  以“米”字形高铁为牵引,河南推动基础设施高效互联互通,聚焦铁路拓展成网,平漯周高铁、新建郑州南站、雄商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焦洛平高铁项目开工在即,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即将开通运营。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加快构建‘多中心、网络化’高铁网,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必然选择。”河南铁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悦国勇说,将深入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部署要求,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做实做强空高联运,发挥高铁的综合带动作用,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加速集聚,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当先锋、挑大梁。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建起交通网络实体基础,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正在重塑现代物流体系。

  近日,中欧班列(郑州)数智创新研发中心投入运营。“这相当于给中欧班列(郑州)高效运行注入了‘智慧内核’,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推动实现全流程优化。”2月26日,郑州新丝路国际港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杰说。

  经过多年发展,中欧班列已从“规模扩张”走向“数智驱动”。前不久,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河南领了新任务——郑州入选全国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除了中欧班列(郑州)数智创新研发中心,中欧班列(郑州)智慧物流甩挂中心、多式联运智慧集散分拨中心也在加快建设,将持续赋能提升班列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河南扩大高水平开放、建设市场循环枢纽和双循环支点提供数智支撑。

  “硬联通”使资源要素在更广泛的区域内自由流动,“软衔接”能确保资源要素在流动过程中规则统一和效率提升。做好“硬联通”与“软衔接”相结合,方能确保河南在推动设施高效互联互通上走在前列。

  聚链:供需协同做大做强现代产业

  走进鹿邑县澄明食品产业园,空气中飘散着番茄与牛油的香气。

  在恒温18℃的番茄调味料车间,每个全自动灌装机每分钟可灌装120袋番茄酱,全自动装箱机器人正以每分钟240包的速度将“七个番茄一锅汤”底料装箱。一周内,这些产品将通过冷链物流,配送到全国万余家锅圈食汇门店,最终端上不同地域家庭的餐桌。

  在占地2300亩的该园区内,澄明食品的“番茄工厂”仅是一个缩影。隔壁的“一只牛”工厂里,来自太清宫镇后双村养殖基地的肉牛被分解成火锅肥牛卷;“一个辣椒”车间内,宋河镇3.5万亩辣椒基地的辣椒经加工后制成麻辣底料的原料。园区内10多家工厂形成“N个一”工程——每个企业聚焦一个食材,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再依托锅圈食汇的全国渠道网络快速触达消费者。

  作为立足河南的全国性品牌,锅圈食汇打造的渠道网、产业网、冷链仓配网“三网融合”以及“研产供销一体化”的大生态,正是中国市场从“物理统一”迈向“化学融合”的鲜活体现。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降本增效,更为河南优势特色产业走向全国舞台带来了新机遇和动力。”锅圈食品股份副总裁、澄明食品产业园总经理杨明玉说,下一步将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积极作为,在销售端,让新鲜好食材更便利地走进千家万户;在生产端,依托澄明食品产业园分布全国的十大园区,加速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在产业链内流动,促进三二一产联动;在供应端,深化全国性供应链数字网络,扩大覆盖面,保障产品标准化供应。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百业强。现代产业是建设市场循环枢纽和双循环支点的重要基础,河南唯有从供给需求双向发力,以双轮驱动解构低效藩篱,才能在产业大变革的时代浪潮中率先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答好时代命题,我们聚焦河南特色产业,以争先之姿推动深化改革,加速科研创新,提供全链条质量解决方案,提升产业链韧性,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河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岳希忠说。

  “北上”——与中国特检院、吉林特检中心、中国农科院、山西吕梁市政府等开展合作;“南下”——在越南开展计量业务,逐步打开东南亚市场;“西进”——助力河南与新疆在农业、能源等领域的产业合作,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东出”——与德国莱茵TÜV、华润集团,及美团、阿里、拼多多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省内外、国内外市场拓展实现全面突围。

  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豫检集团凭借自身科研实力,协助企业制定针对电池安全性、续航能力等关键指标的检测标准,为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支撑。

  从产业链协同到标准互认,河南正以“聚链成网”之势激活统一大市场动能,用检验检测标尺丈量统一大市场新维度,让“豫字号”产业链在破界融合中释放乘数效应。

  融通:内引外联塑造开放新优势

  春节以来,中大门国际物流集团货运负责人李金雨倍儿忙。“几乎每天都有跨境电商货物从河南保税物流园区通关出区后乘包机‘飞’全球。”2月28日,李金雨打开电脑,一张电子表格里,一周之内的航班计划排得满满当当。

  提升内外开放能级、扩大高水平开放,河南企业抢先机、开新局。

  今年以来,由中大门国际物流集团运营的“郑州—塔什干—伊斯坦布尔”“郑州—塔什干—苏黎世”“郑州—马德里”等多条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相继开通,“郑州—列日”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加密至每周6班,高频织密“空中丝绸之路”,持续畅通“买卖全球”大通道,为河南乃至全国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国际物流支撑,畅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

  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接连“上新”,“跨”出“买卖全球”新天地。“通过常态化运营10余条跨境电商货运包机航线,构建了覆盖欧美等主要市场的陆空国际联运新通道。今年将持续拓展和加密航线,保持在每周20班以上的飞行频次,便利海外货源经豫入境、国内货源由豫出海。”李金雨说。

  “咱省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有助于企业对接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拥抱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大门国际物流集团总裁李绍斌说,下一步将持续深耕跨境电商领域,拓展提升开放通道,做深做强开放平台,推动空运、海运、卡航、铁路多式联运等业务实现新突破,为河南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提供新动能、强支撑。

  “货”力全开赶春潮,“跑”出发展新气象。今年以来,TIR国际公路运输车辆一次次从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出发,驶向莫斯科、塔什干,跨越里海前往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跑出“加速度”。

  “承运车辆持TIR单证实现全程一次申报、一次直达,有效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郑州海关有关负责人说,目前,郑州已开通TIR运输线路18条,成为中原地区连接欧亚的“陆上高速走廊”。

  “TIR运输之所以在河南跑得快,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开放的态度、企业敢于尝试的勇气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业内专家表示。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仇晓娟见证并参与了我省TIR的发展:“在TIR的助力下,我们的贸易半径更大了、带货能力更强了。”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开放之路,越走越宽。苍穹之上,一架架全货机引擎轰鸣;地表之上,一趟趟TIR卡航和货运班列呼啸穿行……天地之间,时空交错,铺展出河南开放发展的现实图景,也驱动着河南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

  结语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更是企业发展的宝贵机遇。当前,河南高质量发展正处于厚积薄发、崛起倍增的关键阶段,期望大好、机遇大好、前景大好。

  面对建设市场循环枢纽与双循环支点发展目标任务,广大豫企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姿态,加压奋进,以行动诠释使命,用实干创造未来。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发展,当制度型开放的红利持续释放,当要素流动的冰山加速消融,这片诞生过华夏商业文明的土地,正以新的逻辑重写“得中原者链天下”的现代传奇。

  力量在坚定信心中汇聚,目标在凝心聚力中实现。在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中,每家企业都是一个生动的笔触,它们或以“破壁者”的勇气重构商业版图,或用“探路者”的智慧架设双循环支点,共同描绘出河南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壮丽景象。

  既要服务全国大局,也要推动自身发展,既要顺应发展趋势,也要积极主动作为,这些企业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期待豫企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专家观点

  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提升企业质效

  河南省项目推进中心总工程师、正高级经济师 胡美林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旨在打破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将为企业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河南企业要找准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着力点、发力点,立足河南、走出河南,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不断增强配置资源、集聚要素、提升质效的能力,为我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深耕中原,布局全国、开拓海外,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为人口近亿的经济大省,河南市场体量庞大,这既是豫企的基本盘,也是主阵地。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机遇,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支持企业提升产品供给水平、丰富消费场景业态,创新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不断提升对拓展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和支撑力。充分发挥河南“空、陆、数、海”四条丝路优势,引导和支持企业有效利用全球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和市场资源,积极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在深度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实现“本地化”与“全球化”的协同共振,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建设。

  二是深耕主业,做精技术、做优产品,努力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中高端、关键环。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给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销售市场,也带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在统一大市场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领跑争先,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拳头产品。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专精特新”为主攻方向,强化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业态创新,努力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中高端、成为关键环。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更要发挥自身优势,攻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产品空白,打通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卡点、堵点,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支撑保障。

  三是深耕管理,健全制度、完善治理,全面提升企业治理能力、治理效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市场规则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倒逼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这既是检验企业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更是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加速器”。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决策管理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等,不断提升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特别是对家族企业及民营企业而言,要尽快优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代际传承和接班人培养,梯次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豫商”队伍,推动民营企业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实现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记者 宋敏 曾鸣 王延辉 郭北晨)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