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3月19日至22日,春分恰好处在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将春季平分,故名之春分。
春分前后气候有什么特点?
知名青年中医、郑州中易堂主治医师库喜龙介绍,春分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节气,气温回升显著,天地间迎来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晴日多风,乍暖还寒。
库喜龙提醒,这时候需要警惕“倒春寒”,需要注意扬沙、浮尘、沙尘暴等天气。另外中国还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体现了春季也比较容易出现干旱少雨的情况。
“春捂秋冻”是有道理的
库喜龙说,由于春分前后“晴日多风,乍暖还寒”的情况较多,所以春季是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也是心脑血管类、情志类疾病多发的季节。
四季的寒暑往来,昼夜的更替,都是渐进的、和缓的,从寒冷到炎热,从炎热到寒冷,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柔和的过程。
从冬天到春天过渡,慢慢变暖的时候,不要急于把冬季的衣服脱掉,需要让我们的身体继续保持温暖的状态,然后慢慢地、渐进地从寒冷过渡到温暖。
库喜龙建议,春分前后,虽然天气逐渐暖和,但还是要给我们的身体留一个适应的过程,民间谚语“春捂秋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春分前后更要注意养肝
库喜龙介绍,中医学认为,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五行属木,因而春气通于肝。因此,春季养生以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顺肝之升发条达疏泄为要务。
春分时节除了在衣着方面注意“春捂”之外,在饮食上中国素来有“春吃芽”的说法,可以吃些香椿芽、豆芽、春笋、嫩韭菜等,以助春天升发之气。
库喜龙建议,从立春开始就应该注意养肝了,到了春分更应该注意养肝。由于肝的生理特性,在春季容易出现肝气升发“太过”或“不及”两种情形:
升发太过,则容易动肝火,出现口苦、头晕、头疼、流鼻血、肩膀痛、偏头痛、两肋痛等,这时可以适当吃些春天的略带一些苦味的食材或者野菜,同时注意放松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
升发不及,容易出现“春困”,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喝点“春茶”,练一练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调畅情志。(吴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