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夏代考古又有重大新发现,二里头都邑范围可能更大,可能有城墙

  • 2024年12月27日 11:00
  •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二里头遗址考古又一次取得重要突破!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在北京发布夏商时期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新进展,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发现二里头都邑迄今所知最宽的排房建筑,首次发现十字路口区域四座分区围墙并立的布局,相邻的古城村遗址发现2条二里头文化壕沟和1道夯土墙,在东、北方向对二里头遗址形成围合之势,因此推测它们极可能是二里头都邑外围的壕沟和城墙。这些发现为探索二里头都邑整体布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台地上,遗址中心区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主体遗存年代距今约3750—3520年,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经过多年持续考古工作,发现二里头都邑中心区是以多条主干道路和墙垣规划形成的多网格式布局,掌握了二里头都邑总体布局框架的更多细节。

  近年来,考古人员把工作转向继续探索更多的主干道路和墙垣,重要区域道路和墙垣的保存状况、结构、时代和演变情况,各网格区域的内涵、布局、结构、时代演变及相互联系和区别等问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布局探索再次取得重要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中心新发现大型建筑基址一处(17号建筑基址),修建于夯土台基之上。在基址北部清理出一组排房式建筑,面阔超过44米、进深近7米,面积约310平方米,自东向西可分为5间,推断其始建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这是二里头都邑迄今所知最宽的排房建筑。

  “新发现扩大了二里头都邑面积,为探索二里头都邑整体布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表示,城墙的确定,将极大改变对二里头都邑、二里头文化发展水平的认识。

  同时,二里头都邑首次揭露出十字路口区域四座分区围墙并立的布局,由这次发现的工西一区围墙东北角和之前在宫殿区西南路口发掘的其他3个区域的围墙组成。这些重要的新发现极大推动对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形成及发展过程,各网格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等重要问题的探索。

  位于二里头遗址北侧的洛河北岸的古城村遗址,与二里头遗址隔洛河相望,最近处相距仅约1千米。2021年以来,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工作,发现3条二里头文化壕沟和1道夯土墙。壕沟G2、G3和夯土墙与二里头遗址的主干道路、墙垣、夯土建筑等主体遗存的方向一致,且时代相同,在东、北方向对二里头遗址形成围合之势,因此推测它们极可能是二里头都邑外围的壕沟和城墙。这一发现为探索二里头都邑整体布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赵海涛说,古城村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表明,原来所说的二里头遗址可能只是二里头都邑的中心区域。如果推测成立,将极大改变对二里头都邑、二里头文化发展水平的认识。这些壕沟、夯土墙的更大分布范围,壕沟、夯土墙本体以及它们围合区域的内涵、时代和性质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记者 温小娟 张体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