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些朋友,最害怕突然变天,气温降下五六度,身体还没觉得冷,胃却开始疼起来了,平时更是冷的凉的一点儿也不敢吃,生怕“五脏庙”找麻烦,这是怎么回事呢?
“胃脘冷痛,遇寒加重”,这就是寒邪犯胃型胃炎的典型表现。
寒邪犯胃型胃炎
主要表现为胃脘冷痛,遇寒则甚。喜按喜温,纳少便溏,口淡流涎,舌体颜色淡,舌苔白。
这类人群的治疗应当以温脾暖胃、缓急止痛为主,比较适合的药膳有以下几款:
1. 砂仁大蒜煮猪肚
材料:大蒜10个,砂仁6克,猪肚1只,姜、葱、盐各5克,胡椒粉3克。
制作:将猪肚洗净,大蒜去皮,砂仁打粉,姜拍松,葱切段,全部放入猪肚内,用白棉线缝合,放入炖锅中,加水适量。炖锅置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至猪肚熟烂,加入盐、胡椒粉拌匀即成。当菜佐餐,随意食用。
此药膳温中和胃,散寒开胃,消炎止痛。主治寒邪犯胃型急性胃炎。大蒜温胃散寒,消炎止痛;砂仁理气和中,醒脾开胃;猪肚健脾和胃。三味合用,共奏温胃散寒之功,对寒邪犯胃型急性胃炎颇为合适。
2. 丁香鸭
材料:公丁香5克,肉桂5克,草豆蔻5克,鸭子1只约1000克。
制作:鸭子洗净,公丁香、肉桂、草豆蔻用清水3500毫升煎熬2次,每次20分钟,滤出汁,约3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砂锅,放入鸭子,加葱、姜,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捞出晾凉。在锅中放卤汁,将鸭子入卤汁煮熟,捞出,卤汁中加冰糖10克及少许盐、味精,再放入鸭子,用文火边滚边浇卤汁,皮色红亮时捞出,抹麻油即成。
此药膳具有理气、温中、止痛的功效。
3. 丁香姜糖
材料:白砂糖50克,生姜末30克,丁香粉5克,香油适量。
制作:白砂糖加少许水,放入砂锅,文火熬化,加生姜末、丁香粉调匀,继续熬至挑起不黏手为度。另备一大搪瓷盆,涂以香油,将熬的糖倒入摊平。稍冷后趁软切作50块。
此药膳具有温中降逆,益气健脾的功效,能很好缓解呃逆嗳气,遇寒痛甚的症状。
文中部分知识参考自《消化病中医经验集成》,李杰、尹日新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供稿 作者 书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