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2024河南经济盘点|逐月逐季向好 持续向新向优

  • 2024年12月18日 10:17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12月16日,孟州市境内,良田沃野间,沁伊高速黄河特大桥正在提速建设。中原大地一片生机。 白水平 摄
12月16日,孟州市境内,良田沃野间,沁伊高速黄河特大桥正在提速建设。中原大地一片生机。 白水平 摄

  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来路会更加清晰,出路会更加明确。

  这一年,河南以超常规举措稳预期,持之以恒抓创新抓产业抓项目,尤其是在谋长远、打基础、增后劲上下非常之功。经济发展呈现逐月逐季向好、持续向新向优的良好态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底气、有支撑、有信心。

  “尽最大努力、挖最大潜力、争最好结果”,从年头到岁尾,河南始终铆足干劲,一刻不放松。

  向好

  五谷归仓,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粮食总产量1343.9亿斤,排名居全国第2位,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沉甸甸的粮袋子,背后不仅是经济账,更连着政治账。

  向好,追求的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既要认清经济运行之“形”,规模与速度;又要把握经济增长之“态”,质量和结构;更要重视经济发展之“势”,现象和本质。需要从多个视角来观察,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

  看大势——

  面对异常复杂困难的局面,河南持续有力推动中央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举措,特别是增量政策“组合拳”落地见效,确保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长5%,增速较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加快0.1个、0.3个百分点。

  看态势——

  新能源重塑经济结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成为外贸“新三样”,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比重达50.7%、实现超越煤电装机的历史性转变。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模组、工业机器人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57.1%、35.3%、162%。

  看趋势——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措施,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经营主体预期稳,经济发展也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1%、9.5%,分别高于全国6.7个、9.7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河南经济和中国经济一样,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在对大势大局和经济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只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体现更强的落实能力,河南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蹄疾步稳。

  向新

  12月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郭天财、龙伟民、常俊标、王学路……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声,获奖代表依次走上主席台,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荣誉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科技战线的全体同志!”获奖代表龙伟民难掩激动。

  向新,归根到底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开拓产业创新之路,在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当下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河南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深谙科技、产业、项目的底层逻辑和内在机理,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以创新为起点,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构建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省科学院研发实体达48家,总数居全国省级科学院首位;积极推进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三个调整优化”,理工农医本科类专业招生占比提高到54.8%;优化人才发展大生态和用人单位小气候,国家科技“三大奖”创历史最好成绩。

  以产业为重点,培育“7+28+N”产业链群——

  碳化硅新材料生产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超聚变国产化服务器销售量居全国首位、阿帕斯大模型取得备案牌照……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反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也依赖传统产业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三大产业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构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以项目为落点,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

  开年第一个工作日,或长假后开工第一天举办“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已成惯例。这种“无缝衔接”的工作模式,传递出河南全力以赴拼经济的紧迫感。14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共实施项目1.68万个、总投资11.58万亿元,引进宁德时代、字节跳动等一大批优质项目,为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提供了强力支撑。

  “创新能力增强、产业能级提高、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河南经济呈现的面貌都是“新新”向荣,跃跃升腾。

  向优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河南坚持辩证看待和系统考量数据,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为长远打下的基础;既看明面上的显绩,又看易被忽视的潜绩;既看数字上的发展变化,又看现实中的民意感受。

  向优,看的是GDP中最有含金量的经济结构数据。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大多得益于结构性改革把准了方向、找对了路子。河南锻造经济大省硬朗的“脊梁”,推动产业、需求、能源等经济结构全面性系统性升级,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新旧动能结构性反转,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产业进阶,动能之变——

  创新驱动更加强劲,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进阶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我省累计实施的14期“三个一批”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占了“半壁江山”,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引领性项目成为新的强力增长点。前三季度,7大产业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8.9%,其中新能源汽车集群、电子信息集群分别增长38.9%、18.3%。

  积厚成势,质量之变——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以发展含绿量提升经济的含新量、含金量。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达75.8%,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82.4%。前三季度,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0.4个百分点。

  近悦远来,环境之变——

  得人才者得竞争力、得生产力、得创新力,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持续打造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全省现有全职在豫“两院”院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人才项目高层次人才均较2020年翻番,企业营商环境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

  有位哲学家曾说:“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面对纷繁复杂挑战,主动识变应变并求变,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既能给眼下的经济“添砖加瓦”,更能为今后长久的发展“畅通经脉”。我们有理由相信,河南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到来。

  ……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而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努力,已紧锣密鼓地开始。沿着既定的方向笃行不辍,必有满满的收获。

  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那时的河南,一定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河南。(河南日报财经全媒体中心 执笔:王鲁峰 栾姗 万军伟 曾鸣)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