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通讯员 何剑烁
近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接待了一位来自三门峡的焦急家长。这位家长带着刚刚出生3天的豆豆(化名)前来就诊,原因是豆豆的屁股上长了一个巨大的包块,形似小足球,比孩子的头还大。
该院新生儿外科主任黄华进行详细检查后确认,孩子屁股上的包块是骶尾部畸胎瘤。“这种瘤子太大,可能会破裂出血导致贫血,需尽快住院手术。”同时,黄华也宽慰家长烁,90%以上的骶尾部畸胎瘤是良性的,但具体瘤子性质还需要术后做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
听了黄华的解释,家长的心情逐渐平复。豆豆住院后,经过一系列相关检查,黄华团队为豆豆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成功为其进行了手术,完整切除了肿瘤。术后复查彩超和CT显示,瘤子已被切除干净,病理检查也进一步证实了该瘤为成熟型骶尾部畸胎瘤,豆豆的家人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骶尾部畸胎瘤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肿瘤之一,通常发生在宝宝的尾骨区域,发病率较低,男女之比约为1:4。该病在胎儿期及出生后早期通常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总体预后良好。
随着孕期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胎儿超声、MRI技术的运用与推广,越来越多的骶尾部畸胎瘤在孕期就被发现和诊断。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检查手段了解瘤子的大小、位置、性质以及宝宝的整体状况,从而为宝宝的出生后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黄华提醒,对于孕期发现的骶尾部畸胎瘤宝宝,如果胎儿期没有发生水肿、出生后无瘤体破裂、大出血等情况,可以等待完善常规术前检查、腰骶椎磁共振和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功能检查后,在新生儿时期择期进行手术治疗。否则,需出生后立即进行急诊手术切除。手术后,还需注意定期复查,直至宝宝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