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这个“流行”我不要——抵御流感,做好预防

  • 2024年10月31日 19:40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潜伏期为1至7天,多为2至4天。流感发病率高,全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患者打喷嚏和咳嗽等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秋冬来临,天气干燥,忽冷忽热,正是流感病毒盛行的时候。现代人追求“风度”不要“温度”,一年到头都是单衣单裤,加之熬夜追剧玩手机,导致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如果再患有一些慢性疾病,体质本就比较虚弱,那就更容易患上流感。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普通感冒以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为主,而流感则全身症状较重。主要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1.高烧明显(38.9~40℃),短时间内的体温快速上升;

  2.疼痛明显(主要表现为头痛、咽痛、肌肉酸痛);

  3.疲劳乏力明显。

  感染了流感,会有发烧、发热,严重者会引起胸闷、憋气、心悸等症状,病毒攻击心肌细胞,甚至引起暴发性心肌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达75%及以上。因此掌握流感防护的知识和技能,应对流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接种流感疫苗。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之一,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统计,接种流感疫苗能够将流感的发病和住院风险减少一半以上。尤其是老年、幼儿、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由于流感疫苗在体内免疫应答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建议在每年10月底之前完成流感疫苗的接种。

  2.合理膳食结构。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的要求,注意饮食均衡,结合季节特点,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应少量多次、间断性饮水,每次200毫升到300毫升,小口缓慢喝下,保持身体电解质的平衡。但是饮水也要适量,每天的饮水量最好不要超过3升。

  3.适量体育运动。适当的锻炼,比如:慢跑、快走、健身操、抗阻运动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及柔韧性运动相结合,会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使身体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加强,达到流感较好地预防效果。

  4.养成咳嗽礼仪。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是流感的常见传播途径,要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善意,践行文明风尚,做好咳嗽礼仪,适当低头避开他人,用手帕或纸巾掩面,禁止随地吐痰。

  5.保持充足睡眠。睡眠是身体健康最好的途径,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为保证睡眠的质量,在睡前2小时尽量不要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养成睡前读书的习惯,以调节身心,为顺利进入睡眠状态打下基础。

  6.及时增减衣物。现在的天气并不是直线式的降温,早晚气温较低要增衣以抵御寒冷,中下午温度较高要及时减衣物,以防燥热伤身,但要避免在大汗淋漓之时、在风口之处减脱衣物,以防风邪入内而引起疾病。

  7.及早戒除烟草。烟草燃烧至少产生69种致癌物,有研究显示,吸烟使呼吸系统疾病风险升高18%;传染病风险升高7%;在疾病的死亡风险中,曾经、经常吸烟的男性死于重大疾病的风险升高33%。18岁以下开始吸烟且居住在城市的男性,总体死亡风险升高了106%,任意疾病发生风险升高32%,二手烟、三手烟同样会增加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

  8.保持心情舒畅。心情对于流感地预防也是有帮助的,平时大家要学会情绪调节、自我减压,保持良好的心情,专家指出: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幸福感,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对于流感地预防有着很大的作用。

  9.做好室内通风。秋冬季温度较低,大家习惯紧闭门窗,这样容易使室内病毒的载量增加,定时通风换气,可以降低室内的病毒浓度,同时增加新鲜空气地输入,对流感的预防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供稿专家: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 赵智慧

审核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延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