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豫鲁携手 共护一河净水

  • 2024年10月28日 09:52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核心提示

  今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豫鲁既是同属黄河流域的近邻,也是奋进共赢的好友,二者如何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河南日报、大众日报、日照日报、临沂日报等沿黄地区党媒组成“行走黄河”报道组,开展全媒体联动采访活动,以小见大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变。

 张兆锁(右)与同事在刘口浮桥上进行水质采样。 刘笑笑 摄
张兆锁(右)与同事在刘口浮桥上进行水质采样。 刘笑笑 摄

  每月的中旬,濮阳县环境监测站化验员张兆锁都要和同事去一趟豫鲁交界处的黄河刘庄国控断面,人工取水样,监测水质状况。

  在这里,可以见证“鲁豫有约”。

  2021年,山东、河南两省签订了一份特别的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由此开启我国省际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共担共享的新篇章。今年,“鲁豫有约”再度“续约”。而协议上规定的数值监测点,就是刘庄国控断面。

  豫鲁携手,如何保护“一河净水”?近日,“行走黄河”报道组走进河南濮阳,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现场监测水质,数值都“中”

  从濮阳市区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便到达60公里外的黄河刘口浮桥旁。这里就是刘庄国控断面,它是豫鲁两省的跨省界水质监测断面。

  10月17日上午,一停下车,张兆锁和同事李红伟就从车上搬下大大小小的采样器具。

  根据要求,断面宽度100米至1000米之间,需要3个采样点,然后将3份水样混合。走了约100米的距离,张兆锁选好了第一个采样点。他们走到浮桥护栏外的平台上,将系在绳子一端的水质采样器抛下,打捞黄河水。

  三个不同位置打捞上的水倒入采样桶混合后,只见桶内的黄河水呈半浑浊状态。张兆锁打开便携式水质测定仪,现场测定水样的水温、pH、溶解氧、浊度等项目。一个个数值测出,张兆锁记录到水质现场监测记录表上,“数值都中,都中。”他说。

  现场监测完毕,他们将水样加入不同的试剂分装,立即起程送往濮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验室,进行21项监测因子分析。

  这些年来,从一个个数值的变化中,张兆锁直观地感受到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现在不仅增加了现场监测,实验室的监测项目也更全面了,21项监测因子的数值都在不断向好。”他骄傲地说。

  无人机+“智慧大脑”紧盯水质变化

  黄河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体现在濮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信增的无人机镜头里。

  10月17日,操作无人机在刘庄断面附近进行例行巡河的王信增,在无人机传回的视频画面中看到,成群的雁鸭在黄河上空振翅飞翔。黄河滩涂上,也有几只白鹭正在觅食。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雁鸭。”他有些兴奋,“我之前也看到过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鸟类。黄河的生态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

  今年,豫鲁“续约”,将水质考核由年均值调整为月均值,还增加了总氮指标,水质考核更加精准,标准也更高。

  “黄河的主要支流我们都设置有监测点,实现了对水质的自动化、全天候监测。”濮阳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李世博说。

  帮助他们进行监测的,还有一个“智慧大脑”——濮阳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在该平台电子显示屏上,条目清晰地显示着“河流水质监测”“河流总段数”“县区水质达标统计”等板块。点开“河流水质监测”板块,河流、断面名称、本月水质、目标水质等数据一目了然。

  受“鲁豫有约”启发,濮阳市在各县区之间也建立了横向补偿机制,进一步压实了各县区的责任,让污染者付费、治理者受益,确保“一河净水”入海流。

  靠治理也靠生态保护

  优良水质的背后,是攻坚克难的韧劲和利刃向内的魄力。

  从2019年起,河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除黄河“四乱”,两年时间,594个“四乱”问题全部整改完成。

  黄河治理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在濮阳县副县长王子宁看来,黄河水质的改善,一方面靠治理,另一方面靠生态保护。“濮阳县对黄河流经的4个乡镇划定了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300公顷。”

  金堤河是黄河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豫鲁两省,曾长期存在污染问题。从2012年起,濮阳市、濮阳县两级同向发力,推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实施污染源治理、河道清淤、水体净化、生态绿化和水源调节“五大工程”。2017年12月,金堤河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跻身“国家湿地公园”行列。

  10月1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份见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成绩单也传递出信心和喜悦——黄河干流河南段出境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大众新闻记者 刘笑笑 张焕辰 河南日报记者 龚砚庆 赵一帆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日照日报记者 陈堉榛 临沂日报记者 胡得理)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