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印尼商报】赋活历史文化 “新文旅”风起中原

  • 2024年10月23日 11:57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经晓佳

  该稿件9月25日被《印尼商报》采用

  中新社郑州9月25日电 题:赋活历史文化 “新文旅”风起中原

  中新社记者 肖开霖 阚力

  在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的《四神云气图》前,台湾青年冬冬认真端详着这幅长5.14米、宽3.27米的西汉壁画。

  已在大陆生活十几年的冬冬,被近几年频繁出圈的河南文旅折服,喜欢追着走红的主题展开沉浸式旅游。今年中秋节,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节目再掀国潮风,在以《四神云气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中,青年舞者饰演“云气少女”在虚拟壁画中穿梭。此次再访河南博物院,冬冬跟随“云气少女”寻找壁画里的“四大神兽”。

  从考古盲盒到《唐宫夜宴》,从《洛神水赋》到洛阳汉服,从《满江红》带火汤阴岳飞庙到开封“王婆说媒”现场人山人海……近年来,河南不断通过新形式、新技术、新手段等现代创意手段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塑造出多个文化IP,不仅让古老文化披上时尚外衣带来更多海内外关注,也一次次带热当地文旅市场,走出一条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路,助力河南破解文旅领域“有形式、缺内容”“有名声、缺支撑”“有流量、缺转化”等问题。

  入选2021年“十大年度国家IP”的《唐宫夜宴》,让圆润讨喜的“唐宫少女”忙了起来。冬冬身边不少台青曾专程到文博场馆“追星”,抢购复刻唐俑、体验唐代妆饰、观看“唐宫小姐姐”演出。

  《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的连续走红,则让古都洛阳热度不减。毕业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陈晨,曾随一众华裔青年专程前往洛阳,体悟曹植笔下《洛神赋》的神韵和意境,在龙门石窟寻找《龙门金刚》中“龙门乐伎”和“金刚大力士”的石刻。

  陈晨拍下很多石窟造像分享给同学并表示,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1500多年的历史沉淀为当代艺术提供了借鉴,艺术创新应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刻有历史印记的艺术作品,往往更有传承价值。

  在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看来,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转化历史文化资源,持续引发公众情感共鸣,说明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认知、认同已达新高度,是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充分体现。

  河南文旅新貌的涌现,与该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基本同步。2021年,该战略被列为河南“十大战略”之一,以推动河南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文旅文创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此后,该省又明确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进军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提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并陆续发布多条文物主题游径和主题旅游线路。

  随着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意识的持续提升,在中原大地,越来越多的文博机构通过开发沉浸式文旅项目吸引年轻人,沉浸式旅游演艺、剧本娱乐、考古研学等新兴文旅业态得以全面发展。

  以洛阳为例,这座拥有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的古城,正结合大遗址保护利用打造“现代唐风”城市风貌,同时聚焦沉浸演艺、剧本娱乐、汉服体验、电竞数娱、高端民宿等,打造多元文旅业态,其特色文创产品开发亦风生水起,包括牡丹瓷、新式唐三彩在内,品种超2000种。

  “新文旅”风行洛阳,也带来当地文旅市场的较快增长。今年1月至8月,洛阳累计接待游客1.1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近90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分别增加14.2%和16.1%。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宋朝丽分析称,河南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推出多种沉浸式文旅项目,让文化表现形式愈发多元,将传统文化融入民众日常生活,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组成部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省接待游客9.95亿人次,旅游收入近9646亿元。2024年,河南定下“更进一步”的目标,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万亿元。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假期,河南接待国内游客1884.5万人次、旅游收入91.6亿元。(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