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健康科普|关爱儿童心理健康,让"花朵"向阳而生   

  • 2024年10月11日 15:50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儿童失眠可能源于学习压力过大,或者家庭氛围不良、亲子关系紧张或心理负担过重。出现失眠的儿童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白天则精神萎靡,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产生学习上的无助而厌学。而厌学往往与失眠相互影响,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去学校,一提到学习就烦躁不安。

  家长要及时发现儿童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老师也应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摆脱失眠和厌学的困扰。

  那么,儿童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有哪些?家长应该怎么做?

  儿童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儿童年龄段一般指从出生到18岁以下的人群,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阶段的身心特征:1.婴儿期(0-1岁):身体快速发育,开始认识周围世界;2.幼儿期(1-3岁):语言和运动能力发展迅速,好奇心强;3.童年早期(3-6岁):开始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4.童年中期(6-12岁):学习能力增强,逐渐建立价值观和道德观;5.青春期(12-18岁):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追求独立和自我认同。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适应能力下降、进食障碍、成瘾行为、自伤和自杀、冲动行为、躯体化症状、创伤后应激反应等。

  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1.情绪方面: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表现为紧张不安、过度担心、易惹、脾气暴躁、悲伤、失去兴趣等。

  2.行为方面:孩子会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缩等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和社交。表现为不出门、不去学校、不与人交往、胆小怕事等。此外,自卑心理也可能困扰部分儿童,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家庭方面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长避免在孩子面前情绪宣泄,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能以成绩论英雄。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陪伴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鼓励多开展亲子活动,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家长需要对孩子持有一种适度的期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学习和成长,避免“过度教育”,期望过高、支配过多、强烈的压抑都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心理产生扭曲。

  2.给孩子足够的话语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足够的“高质量”陪伴时间,与孩子平等、真诚的交流,尊重并了解孩子的意愿。在其中也要让孩子明白这样的选择之后会出现怎样的后果,让他感受到尊重,并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话语权。家长如果忽视孩子的发言权,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漠视自己的权力。家长认真聆听孩子的意愿,与孩子共同商量办法,让孩子感觉得到大人的重视和尊重,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了解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孩子的发展有个体化差异,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当今孩子对个性化的要求非常高,你如果压抑,他们就会抗争。家庭教育要个性化、专业化,家长需要学习和成长,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一个人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教育不能过分强调共性,忽视甚至是抹杀个性。统一的标准下孩子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孩子都像是统一的“标准件”,缺少创新思维。个性化的教育强调发展孩子的个性,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让教育填补孩子的弱点,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优点。

  4.以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关爱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或者是以孩子不舒服的方式给予过多,孩子就会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久而久之,万一孩子那件事做的不好,或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值,孩子就会有愧疚感、自责,觉得对不起家长对自己的付出。以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关爱,孩子心理会更舒服和坦然。

  5.不可忽视的性教育

  无论对于男孩还是女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学会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始于儿童早期。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情感和社会关系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多数青少年开始探索性和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普及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两性知识,养成健康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二、学校方面

  1.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和学习状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2.适度降低对孩子学习要求。在失眠和厌学情绪强烈时,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3.及时、定期的安排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

  三、儿童自身心理咨询辅导

  1.及时的沟通和心理辅导。采用放松练习、绘画疗法、音乐等疗法释放压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缓解不良情绪。

  2.缓解不良情绪。引导孩子应用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写日记等方法疏解不良情绪。

  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绘画班、舞蹈班、体育俱乐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孩子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让每个儿童的心灵花朵都向阳而生!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供稿专家: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河南省胸科医院 李艳鑫

审稿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河南医院 张建宏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