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豫政观察丨河南靠什么赢得“未来”?

  • 2024年09月24日 10:28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提起未来产业,你会联想到什么?是充满“赛博朋克”的元宇宙,还是让人“重获新生”的脑机接口,抑或是“神秘莫测”的量子科技……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却又真实存在的黑科技,不由得让人惊呼“未来已来”。

  何为未来产业?今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前沿、前瞻、引领、颠覆、萌发……这些关键词,无不传递着未来产业的巨大优势和无限潜力。

  面对大潮涌起的未来,河南如何迎头赶上、浪头弄潮?

  追逐“先”千帆竞发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全球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未来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地重点布局的战略领域。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德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大招频出。欧盟出台《人工智能法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投资1.4亿美元建设国家人工智能研究所,韩国与美日合作计划培养4万名量子科技人才……这些主要经济体从立法、产业补贴、技术洞见、人才发展等多个维度系统布局未来产业。

  从国家层面来看,培育未来产业在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性持续提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6大方向发力。

  从各地布局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区、市)纷纷出台政策文件。北京去年9月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系统构建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全链条未来产业生态;广东今年2月发布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等5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瞄准有望形成千亿级、万亿级规模的前沿产业方向,打造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矩阵;安徽今年2月印发实施《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要求到2027年建设1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积极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先导区瞄准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等“7+N”重点领域和方向,结合前沿技术新趋势进行动态调整、滚动培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未来产业的发展,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未来。从全球到地方,从宏观到微观,这条未来赛道的竞争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因此,对河南而言,未来产业不仅是区域发展的新焦点、主战场,更是奠定未来30年乃至更长期竞争优势的必争之地、关键之举。

  聚焦“实”底气十足

  落到实际来看,发展未来产业,河南有条件、有优势,更有潜力。

  河南是最早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的省份之一。2021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加快未来产业破冰抢滩,超前谋划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3年来,河南在全国率先启动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培育中原科技城等省级先导区13个,聚焦重点领域推动企业集聚发展;先后组建26家省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构筑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未来产业呈现出多点布局、局部突破的发展态势。

  超短超强激光平台、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原动力机器人、航天宏图、麒麟合盛等一批高精尖创新企业扎根中原,前沿新材料、量子计算、光通信芯片、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一批前沿技术和产业加速落地……一个个重大项目,一项项科研成果,为河南实现未来产业“换道领跑”提供支撑。

  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工业大省、科技大省,河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时不我待的精神,为落下未来产业“关键一子”积蓄势能、做足准备。

  突破“新”抢滩布局

  产业的未来,决定未来的发展。作为内陆大省,不靠海、不沿边的河南,如何登高望远、与时代同频共振?如何抢占蓝海、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一条路是有中育新,加快现有产业未来化。

  前沿技术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循序渐进。在许多情况下,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迈向未来产业,中间往往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要瞄准有条件、有基础、能突破的方向,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攻克难关,打造标志性产品。

  一条路是无中生有,推动未来技术产业化。

  从量子科技到区块链,从元宇宙到人工智能,河南与发达省份相比,技术积累稍显不足,但论产业基础、数据优势、创新生态,可谓不相上下、各具优势。要在科技前沿的空白领域勇于尝试、敢于探索,特别是大力支持处在前沿位置、只差“临门一脚”的科研项目加速突破和成果转化运用。

  《河南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到,要聚焦6大方向布局发展14个赛道,完善创新策源、跟踪研判、场景牵引、资本赋能、园区培育和生态营造等工作机制,在多点发力多维布局中跨越赶超,构筑产业赛道新优势,为制胜未来取得“新筹码”。

  未来产业,未来可期。加快发展未来产业,需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抓住新领域新赛道蕴藏的新机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河南的“未来之路”定会行稳致远。(记者 马涛 张笑闻)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