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丨勤勉耕耘 收获希望

  • 2024年09月22日 10:09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9月22日,农历秋分,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放眼中原大地,高标准农田玉米穗颗粒饱满,蔬菜种植基地蔬果飘香,河塘里螃蟹膏腴丰满,富民产业发展正盛,和美乡村秋色宜人,丰收的喜悦写在农人的脸上。

  躬耕不辍

  中原大地迎“丰”景

  农为邦本,粮安天下。

  河南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今年“三夏”我省夏粮总产量757.14亿斤,再获丰收。

  丰收的背后是河南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担当作为,凝结着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坚毅执着。

  “虫口夺粮”——4月,小麦抽穗扬花时期,一些地方赤霉病“抬头”,全省组织开展大规模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

  直面“烤”验——6月中下旬,多地持续干旱,上下一心抗旱保苗,历时25天基本完成夏播任务,秋粮面积继续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

  “龙口夺粮”——7月中旬,旱涝急转,多地持续降雨,各地抢排积水、开沟散墒。

  防灾减灾保稳产,见招拆招夺丰收,全年粮食生产迎来金色的9月。

  舞阳县莲花镇闫湾村的玉米地里,玉米金黄,迎风挺立。前不久,舞阳县东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闫跃东对流转的800多亩玉米地进行了测产,“今年玉米亩产预计能有1200斤左右,能有这个产量我心里也有底了”。

  眼下,“三秋”生产已全面展开,丰收在望。“收割机都检修好了,一台机器一天能收150亩左右,到时候只要两三天时间,800亩玉米就能收完。”不仅做好了收获的准备,闫跃东也早早预订了3万斤的小麦良种,为来年的夏粮丰收做准备。

  随着“三秋”生产全面启动,广袤的田野上将再次上演生动的场景,辛勤的身影、隆隆的机声,定将换来满满的收获。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肉盘子”“蛋篓子”“奶瓶子”会装得更足,共同奏响曼妙的生活乐章。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美景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没有洁净的村庄、完善的基础设施,美丽乡村无从谈起。

  孟州市赵和镇上寨村是有名的生猪饲养大村,高峰时生猪存栏量达几万头。曾经一到夏日,开车经过就能闻到扑鼻的异味。如今走进上寨村,夏日的莲花池里,荷花绽放、荷香阵阵。

  滋润满池荷花的,就是经过科学处理的生活污水。不仅如此,经过发酵等工艺处理的沼液也全部无偿用于田地,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接入村民厨房。污水变“金水”,村里的生活大变样。

  截至目前,全省完成1.3万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1.6%,洛阳、郑州、济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曾长期存在的“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发生显著改变。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便利是乡村发展的必要条件。息县东岳镇水泥公路平直干净,连接城镇、通村入户,可以前的路况给村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之前一下雨,路又滑又不好走,出门就得沾两脚泥。现在路修好了,去哪儿都方便,下雨咱也不怕。”东岳镇乌庙村的村民喜盈盈地说。

  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不仅串起千家万户,而且连接起更广阔的市场。近年来,我省农村路网建设不断加强,全省91%的乡镇通二级以上公路,17.9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8万公里,并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3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5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污水变“金水”、泥路变坦途,如今,我省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村里的生活和城市生活相差无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有里有面”

  老乡信心十足奔前景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内源性动力。

  一到节假日,济源承留镇大沟河村就会变得热闹非凡,在河边拍照打卡、坐在“村咖”静享时光……这里位于南山森林公园腹地,水流潺潺、碧草如茵,自然风光和现代元素碰撞,让大沟河村成为不少人“反向”出行的新选择。依托乡村资源,让山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去年全村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550余万元,带动本村200余人就业。

  在我省,依托特色资源,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乡村不在少数。据悉,2023年,河南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64万个,接待人数达1.58亿人次,休闲农业全年营业收入实现173亿元,从业人数达102万人,休闲旅游成为带动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前不久,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兰考县举办,来自各省辖市的84名“新农人”同台竞技,交流农业生产新技术、展示农业发展新风貌;河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在济源举行,3万多名群众会聚一堂,篮球狂欢点燃全场……村里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村民的生活愈发有滋味。

  产业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完善,老乡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文化惠民,乡村文化生活亮点纷呈,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精彩。鼓起“钱袋子”,生活“有乐子”,“有里有面”让全省农民正信心十足走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

  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下,我省农业迎“丰”景、农村现美景、农民奔前景,中原大地上有粮香、有韵味、有希望。(记者 刘一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