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庆祝第40个教师节 师者如光 点亮万千梦想

  • 2024年09月10日 09:47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核心提示

  教师,如一盏明灯点亮梦想之路。

  科普育人,在学生心中撒下科学的种子;降服瓦斯,带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情系数控铣削,带出多个技能大赛世界冠军;带着学生拍电影,用体育托举起孩子的未来;用歌声做视障学生的眼睛,帮孩子们实现音乐梦……他们默默耕耘在各自岗位,用实际行动弘扬教育家精神。

  用爱与奉献诠释责任担当,他们在三尺讲台发光发热;用心用情守护一方教育沃土,他们在孩子们的人生旷野种满鲜花。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聚焦他们的感人故事,感受他们的教育情怀。

  情系数控铣削的金牌教练

  □本报记者 曹萍

  数控铣削,对于普通人来说比较生涩难懂,却是大到火箭航母、小到零件加工都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对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涂勇而言,它是情系半生的事业所在。

  涂勇与数控铣削技术的缘分始于1998年。当时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当老师的涂勇,受命建设河南首个数控专业。“没有资料可查,没有教材可供参考,也没有专家指导,几乎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9月8日,涂勇回忆说。

  到生产基地和工人师傅朝夕相处去学习、训练,主动钻研掌握编程软件,三天三夜连续奋战安装测试数控铣设备……靠着一股子拼劲,涂勇和教研团队建立起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并逐步发展壮大。

  2004年开始,全国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拉开序幕,此后每两年一届,渐成规模。涂勇连续6届担任河南赛区裁判长,在行业内实力出圈,也让他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2014年,涂勇受邀成为中国专家组成员,指导中国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向最高奖发起冲击。

  “每天都和学生一起在车间忙到深夜,经常睡在实训室。当时蚊子特别多,一个实训室用4盘蚊香,早上起来地上都会落一层蚊子。”涂勇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经过200多天的训练,涂勇指导的中国选手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中获得金牌。此后,在涂勇和专家组的指导下,又有3名选手在这个项目上夺冠。

  从一名普通老师到“金牌教练”,再到国家级技能大师、河南省最美教师,并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名单,涂勇获得多项荣誉。对此,涂勇却很淡然:“所谓匠心,就是对你所爱的专业、所从事的工作有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作为老师就是要把书教好、把人育好。”

  这些天,涂勇在忙着新一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选拔和培训等工作。“未来,希望通过技能大赛的带动,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为我国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涂勇说。

  特殊孩子的音乐筑梦师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樊雪婧

  一支由视障孩子组成的合唱团登上国际舞台,捧回国际金奖;10年间近百名视障学生通过音乐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

  组建合唱团的是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潘家贺。今年,他入围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名单。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潘家贺与特殊教育的结缘来自一次巧合,他记得初次听视障孩子唱歌时的感动,“心头突然涌起为孩子们做些什么的想法”,这让他决定毕业后留在学校任教。

  但教一群盲童学习音乐,谈何容易。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一时间很难奏效。

  潘家贺于是将眼睛蒙起来亲身体验、摸索出一套触摸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逐个把手放在他的腰侧、面部,去感受发声时胸腹振动、面部表情与口型的变化,再进行模仿。一堂课上下来,潘家贺的衣服和脸总是脏脏的,但他觉得值得。

  反复用语言描述歌词的含义,一个知识点上百次的重复练习,常有孩子想放弃,潘家贺把鼓励的话挂在嘴边,“慢慢来,付出就会有收获”。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潘家贺说,合唱团以“苔花”命名,就是希望他们用自强之心开出生命的花朵。

  10年来,潘家贺带着合唱团,先后获得2023年勃拉姆斯国际冬季合唱节金奖、第15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童声组金奖等60多项荣誉。苔花合唱团近百名视障学生也因音乐考上大学,具备了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的能力。

  2023年,学校开设音乐表演专业钢琴调律方向中专班,潘家贺担任班主任。“希望更多视障孩子习得一技之长,扩大盲生更灵敏的听觉优势,拓展就业新出路,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收获幸福。”潘家贺语气坚定,“让我的爱做他们的眼睛,用音乐解锁更多人生的可能。”

  给学生种下一颗闪耀的科学种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樊雪婧

  教师、科研工作者、科普宣讲者、校领导……他的身份很多,他是郑州大学副校长单崇新,刚刚获评为“2024年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他潜心研究金刚石,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颗闪亮又硬核的科学种子。

  做研究、上课、讲座、指导论文、辅导竞赛、科普,这几个词准确描述了单崇新的日常活动。单崇新说:“教育和科研同样重要,做科研是为了教育,老师只有自己站在学科前沿,才能领着学生往前走。”

  他选择做拓荒者。扎根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带着团队努力钻研攻坚不辍,揭示金刚石的成核机理、合成出高纯度金刚石单晶和光学级晶体、研制出金刚石传感器和量子显微镜,部分成果实现了产业化,研制的部分金刚石元件实现了进口替代……目前,团队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助推河南金刚石闪耀世界。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单崇新发现,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提出科普育人模式,小到班级小组赛、团队赛,大到国家级、国际大赛,“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学生学习动力增强了,创新能力也提升了。

  “赛教融合为我们开辟了崭新的视角,科普育人培养了学生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的精神,形成‘立德+树人’的培养闭环。”通过科普育人模式的培养,很多学生实现人生跨越。

  “我不期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希望通过掌握自主学习方法,都能够超越自我,在各行各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单崇新说。

  让瓦斯从“猛虎”变清洁能源

  □本报记者 曹萍

  9月6日,记者在河南理工大学见到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魏建平时,他刚从外地的学生实践基地赶回来。

  不论是当普通老师还是学院院长,几十年来,魏建平始终把学生当孩子一样看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对学生要有仁爱之心、对得起学生。”这是他对于获评“2024年河南省最美教师”这个荣誉最朴素真挚的理解。

  说起学生,魏建平打开了话匣子。“我以前也不善言辞,刚开始给学生上课紧张得手心出汗。”魏建平笑着说,但是既然选择当老师,就必须把课讲好、站稳讲台。他在课前下功夫,每次都会花8到10个小时查资料、写教案,在课堂上真正把课讲“活”了。

  作为矿山安全工程领域的老师,魏建平除了课堂上倾心倾力,他还经常带学生去煤矿实习。“那时跟学生们一起下矿井,在井下待上十几个小时是常事,大冬天穿着棉袄在齐腰深的水里蹚。”魏建平说起这段过往十分感叹,很艰苦,但也很难忘。

  看到煤矿工人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面临着瓦斯爆炸等风险,魏建平开始思考如何能为企业解决更多难题、让煤矿工人更加安全。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特色优势,他义无反顾投入瓦斯灾害防治的科研攻关。

  瓦斯猛如虎,魏建平带领团队“偏向虎山行”。“学校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团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研究出瓦斯及其伴生的灾害在什么地质条件下容易聚集,找到‘老虎’在哪里,通过技术攻关在采矿前把瓦斯抽采出来,将瓦斯从拦路的‘猛虎’转变为可以综合利用的清洁能源。”魏建平解释说。

  经过十余年的攻坚,魏建平带领团队解决了煤矿瓦斯灾害的预测,瓦斯抽采钻孔的钻进、封孔、增透利用等全技术流程的系列问题。相关技术推广应用后,解决了煤矿企业瓦斯灾害防治技术难题,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荣誉。

  如今,已逾“知天命”年纪的魏建平,仍然奔波在教学、科研、专业与学科建设的第一线。“继续在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出把力,多推一把年轻人,为国家战略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魏建平说。

  跨界老师玩转传统体育课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樊雪婧

  “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9月9日,得知获评“2024年河南省最美教师”时,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体育老师马超群正在剪辑他和学生们的最新短片。此前,他们拍摄的多部舞蹈短片都火出了圈。

  新短片是农村题材,花絮里,孩子们满头是汗、满身是土,却笑得格外灿烂。影片之外,马超群是一名体育老师,他的啦啦操课是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7年间,他带领学校啦啦操队拿到了70多个大大小小的奖项。

  “除了教学本身,我还能给孩子什么?”面对奖杯,马超群想到了拍电影——用现今流行的短视频形式,融入体育舞蹈和现实元素,传递正能量。

  谈及跨界拍短片,“新手导演”马超群坦言,“没设备、技术差,差点一开始就夭折了”,马超群表示,他把课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拍摄和剪辑技巧。在学校的支持下,他购置了电脑、麦克风,加上自己的微单相机,带着孩子们开启了“电影”之路。

  致敬革命先烈的《青春》、致敬劳动人民的《大禹》……作品火了,但马超群不追流量,只“追”正能量。

  “通过拍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让孩子们去体会,比说教效果更好。”马超群介绍,比如《反校园暴力》,孩子在舞蹈的过程中,揣摩自身角色,从心底对校园霸凌说不。

  一次次拍摄中,传统体育教学被颠覆,参演学生们有了多重体验,也生发了更多的思考和体悟。

  因为听觉障碍,学生魏妍熙极度不自信,很少与人交流。每次拍摄马超群都会带上她,魏妍熙变得自信了。“爱说爱笑也爱分享了,还有了自己的好朋友。”马超群说。

  “体育不只是一堂课或一项技能,而是‘以体育人’。”马超群说,啦啦操和拍电影都是“引子”,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认识更大的世界才是教育的目的。

  下午4点,马超群的啦啦操团课开课了。马超群希望,自己也能一直做托举人,让最可爱的学生们成为他们人生舞台中最亮的星。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