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关注8·19中国医师节 | 这些年轻人以医为梦 扎根基层

  • 2024年08月19日 09:54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8月17日上午,在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2024年全省“中国医师节”庆祝会议上,30名新入职医师代表庄严宣誓。宋辉 摄
8月17日上午,在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2024年全省“中国医师节”庆祝会议上,30名新入职医师代表庄严宣誓。宋辉 摄

  核心提示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

  近年来,河南已累计为基层引进超过2万名医学毕业生。他们带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基层的深情,从繁华都市走向偏远乡村,从大学校园走向临床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今年医师节,本报将目光聚焦在扎根基层医疗系统的年轻人身上,讲述他们在基层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邓州市构林镇卫生院刘清南

  做一名闪闪发光的基层全科医生

刘清南上门巡诊,为老人体检。
刘清南上门巡诊,为老人体检。

  8月16日,记者走进邓州市构林镇卫生院,迎面的第一个诊室门牌上写着:全科医学科诊室刘清南主治医师。

  出生于1993年的刘清南,来到构林镇卫生院当全科医生已经6年了。坐门诊、慢病随访、健康教育、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刘清南打比方说,全科医生就是一本行走的群众健康“百科全书”。

  2010年,河南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录工作,经过5年医学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8年下半年,首批500多名全科医生到基层服务,刘清南就是其中之一。

  怀着满腔热情,2018年8月,刘清南来到构林镇卫生院开启了全科医生的医师生涯。为什么选择当一名全科医生?刘清南说,从院校教育到规范化培训,在不同学科的知识里遨游,在不同的科室间轮转,他一步步感悟到全科医学的魅力,也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全科专业知识为群众的健康全方位保驾护航。

  为辖区的老人进行定期体检、利用下班时间下乡入户做慢病随访……刘清南渐渐与很多居民熟悉了。构林镇杨渠村的留守老人王大爷,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有一次,他肺部感染高烧3天,专门来找刘清南看病。在刘清南的精心治疗下,3天后老人病情好转,10天后痊愈出院。

  “老乡们都很朴实,你所做的一切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没有太多赞美的语言,而是把信任交给你。”刘清南说,全科医生是一份事业,一份可以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要做一名在基层闪闪发光的全科医生。

  2021年下半年,河南首批“5+3”订单定向全科医生迎来履约集中到期时间。

  履约到期后,有大医院邀请刘清南加入,被他婉拒了,他选择继续留在基层:“要在乡村的舞台、在全科的跑道上竭力奔跑,让青春在基层淬炼中闪光,让汗水在基层挥洒!”(记者 李倩)

  巩义市总医院涉村卫生院宋文航

  用中医药知识为群众祛除病痛

宋文航为眼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宋文航为眼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从成为中医定向医学生开始,我就立志要用所学的中医药知识为群众祛除病痛。”8月17日,宋文航告诉记者。今年是他在巩义市总医院涉村卫生院服务的第二年,带着对中医的追求和热爱,宋文航正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抱负。

  出生于1995年的宋文航,2020年从河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作为订单医学生,当时他面临着去哪里服务的选择。“涉村卫生院地处偏远山区,条件艰苦。你愿意去吗?”面对人事科老师的询问,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愿意!”

  宋文航本科毕业后,经过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三年规范化培训,于2023年到涉村卫生院正式报到,成为一名基层中医科医生。

  “涉村镇位于大山之中,离巩义市区的车程有一个小时以上,山路十分崎岖。”宋文航介绍,在涉村镇,野生中药材遍布山间田野,一代代老中医靠“一把草药,一根银针”救治患者,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卫生院形成了底蕴厚重的中医药特色文化,还培养出一批当地的名医大家。

  宋文航下定决心∶“要努力用自己的中医所学,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走进涉村卫生院,西边的中医诊室第二间就是宋文航的诊室。他很擅长运用针灸和汤药来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运用中医方法治疗眼科疾病。

  当地一位60来岁的阿姨,双眼眼睑下垂多年,曾多方寻医问药,前后花了数万元疗效也不明显,晚上走路经常要用手把眼皮撑起来才能看清。经过宋文航针灸治疗十余次之后,阿姨的眼睛逐渐好转。

  “很多患者专程从外地过来找我们看病。”宋文航说,能用中医特色疗法为患者祛除病痛,很是欣慰。(记者 李倩 见习记者 关茗元)

  郑州市郑东新区民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庞力昆

  为社区居民撑好“健康伞”

庞力昆入户为老人检查身体。
庞力昆入户为老人检查身体。

  8月16日上午,烈日当头,29岁的庞力昆携带出诊包,和一名护士并肩下楼,他们要到附近的豫法东苑小区,为一位卧床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作为郑州市郑东新区民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他心里一直挂念着这位签约患者。抵达老人家中,他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听诊、检查是否有褥疮、更换胃管……工作结束后,庞力昆又交代家属关于营养与护理的注意事项。

  两年前,老人突发脑梗,经过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已不能言语,生活也无法自理,一直靠胃管进食。“庞医生的出现极大减轻了我们照顾老人的负担。”老人的儿子张先生说。

  临出门时,张先生硬往庞力昆他们手中塞了两个桃子。这份淳朴的谢意和信任,让庞力昆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庞力昆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经过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入职民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我每天坐诊,能看30至50个病人。”庞力昆说,运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服务基层群众,他的职业成就感越来越强烈。

  他记得特别清楚的一次是,去年冬天,一个孩子患支原体肺炎,反复高热,孩子家长要求门诊治疗。于是,那一段时间,庞力昆的心都在孩子身上,每天电话询问孩子情况,并及时调整方案,8天后,孩子康复。这也为他赢得了信誉,从那以后,孩子全家人都成了庞力昆的“粉丝”。

  “被人需要的感觉很棒,我很享受这种状态。”对于未来,庞力昆目标很明确——继续深造,方向是老年病的诊治。(记者 李晓敏)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