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你知道吗?口红、腮红等化妆品的着色剂,老干妈、海底捞等多个知名品牌使用的辣椒调味品,有不少来自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
这座小城年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44万亩,年产干椒13.7万吨,被称为“中国辣椒生态之乡”,“红”向海内外。
8月8日,由河南省委统战部主办的新闻媒体“走民企、看发展、提信心”系列采访活动走进临颍县,探寻食品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
在河南省颍山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临颍县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方寸屏幕便可监测广袤无垠的土地。通过田间植入的传感器,作物长势、土壤水分、环境温度等指标一览无余。不同于以往的“经验种田”,农民可以在手机终端实时监测辣椒长势,也能根据作物需要,操作自动水肥机浇水、灌肥。
颍山红公司负责人王偌飞介绍,企业以麦椒套种为核心,建设了1万多亩高标准化智慧农业基地,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让辣椒种植和销售的全生命周期走向“云端”,也让“中国数字辣椒之都”的名头更加响亮。
目前,漯河市食品产业营业收入已突破2000亿元。作为漯河市的老牌主导产业,初步形成肉类加工、休闲食品、预制菜、功能食品等六大产业链群,食品产品涵盖18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并诞生了双汇、卫龙、南街村等知名品牌。
“作为出色的着色剂,辣椒红色素可以广泛使用于衣服染色、化妆品中。很多国际大牌的腮红、口红就使用了我们公司生产的辣椒红色素。”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进航表示。
依托当地丰富的辣椒资源,中大恒源就地取材,以辣椒为原料,经萃取、过滤、浓缩、精制等工艺制成辣椒红素,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和服装等领域,并将这抹纯天然的“中国红”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转化是漯河市持续盘活食品产业的底气。去年以来,漯河市坚持边建设、边聚才、边科研、边出成果,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核心,打造全国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培育和发展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
聚焦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中原食品实验室围绕食品新资源挖掘与功能研究等六大方向,融合协同研发、中试、孵化、成果转化等功能,建立“柔性引科学家+刚性引团队”机制和“省内+省外”双首席柔性团队机制,吸纳12名院士,组建了29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领衔的24个科研团队,正在成为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创新联合体。
同时,瞄准成果转化,中原食品实验室紧盯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三大主攻方向,开展“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推行“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模式,形成集前端发现、产品研发、市场匹配、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新产品开发模式,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已累计转化科研成果25项。
如今,中原食品实验室已突破关键技术16项,发布代表性成果36项,为28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80余次,与企业合作开发的30余款新产品先后投入市场。
“目前,漯河市共有双汇、卫龙、金大地等各类民营企业63000多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70%以上,已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主力支撑。”漯河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李延恒表示。
为深化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漯河市统战部门围绕创优发展环境、助企纾困解难,与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司法局等部门联合搭建“涉案企业合规”“商事调解”“万所联万会”等法律维权服务体系,调解各类纠纷20起;联合各商业银行及管理部门,先后举办“金融助企”活动16次,现场帮助企业融资2.56亿元,着力推动“服务型”部门建设。(王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