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奋力开创河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社论)

  • 2024年08月01日 11:00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经晓佳

  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前行谱新篇。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贯彻落实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保持“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奋力开创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实现伟大梦想的征途上,总有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表决通过《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决议》,审议通过《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实施意见》,再次吹响改革冲锋的奋进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改革发展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五次亲临河南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我们“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提出“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等重大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河南改革发展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

  牢记殷殷嘱托,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高效能治理的突出矛盾、高品质生活的突出问题,我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河南锚定“两个确保”,把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并贯穿其他战略实施,在全面改革上做文章,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破局起势,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县域经济“三项改革”深入开展,地方金融改革实现突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全面完成,改革创新成为新时代河南的鲜明标识,推动河南发展实现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统筹推进“十大建设”,出台实施拼抢“开门红”17条、攻坚“双过半”28条等政策措施,在稳增长、转方式、惠民生、防风险上持续发力,经济运行稳进向好、趋优向新。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会面临深层复杂考验,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凝聚一切发展力量,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迫切需要;是深入实施“十大战略”、统筹推进“十大建设”,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是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确保社会安全稳定的迫切需求;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迫切需求。

  今天,河南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进入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阶段。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重要部署,就要以务实之举、管用之策,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落实到全省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更高水平内陆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全面依法治省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民生领域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坚定维护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使命引领方向,目标汇聚力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