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河南经济 > 正文 >

《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发布

  • 2024年08月01日 15:43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经晓佳

  原标题:《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发布 看看咱的区域科技创新“成绩单”

  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呈现哪些新特点、新优势和新变化?近日,《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

  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面提升

  “《报告》显示,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持续增加,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发凸显。”7月30日,省科技厅战略规划与政策法规处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财政科技支出达到463.8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67.4亿元、同比增长33.4%,跑出了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加速度”。

  《报告》显示,根据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我省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达到77.21分,较上年提高了5.13分。《报告》结合五个方面指数总结了我省区域科技创新特点:

  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形成。全省创新资源和企业需求得到有效配置、精准对接,科技创新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创新环境指数得分达到75.25分,较上年提高7.15分。

  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省多措并举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和财政科技支出实现“双提升”。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得分达到72.26分,较上年提高4.6分。

  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万名就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数较上年增长21.96%,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数较上年增长6.37%,万人技术合同登记额较上年增长68.57%。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得分达到75.26分,较上年提高6.08分。

  赋能增效现代化产业发展。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一半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得分达到87.35分,较上年提高了7.93分。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得分达到79.65分,较上年提高了0.29分。

  郑洛焦新“第一梯队”引领示范

  《报告》显示,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较上年均有所提升,根据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郑州、洛阳、焦作和新乡位居“第一梯队”。

  从指数水平来看,焦作提升幅度最明显,较上年提高10分;从指数位次来看,许昌、驻马店位次上升最快,较上年上升了2位。按5年纵向比较分析,南阳、漯河、驻马店、濮阳和新乡等5个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全省的排位上升,其中南阳进步最大,较2020年上升了6位。

  从各地区科技创新情况来看,目前我省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具体呈现四个特点:

  ——郑洛焦新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显著。郑州、洛阳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第二,焦作、新乡位次互有交替,4个地区稳居全省前4位。郑州集中了全省30.1%的研发经费,洛阳是我省首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的地区。

  ——郑州都市圈协同创新发展成效显现。随着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发展,郑开汽车、许港精密制造、郑新高技术、郑焦智造等重点产业带的布局,郑州都市圈协同创新成效凸显。

  ——豫东南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持续改善。驻马店、周口、信阳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中分别居第4位、第5位、第6位。

  ——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越发紧密。全省聚焦“7+28+N”重点产业链群,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得分增幅超过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增幅。

  《报告》还对中部六省进行了对比分析。河南整体创新投入力度大、增幅快,是4个研发经费超过千亿元的省份之一;在财政科技支出全国前10位的省份里,有4个是中部省份,我省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2位。

  “近年来,中部六省注重前瞻布局、提前谋划,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区域创新实力显著增强。”省科技厅战略规划与政策法规处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自2020年起,河南省科技情报中心在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的指导下,持续开展区域创新指标研究,编纂《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去年开始公开发布。(记者 尹江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