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3年13期,“三个一批”为河南带来什么?

  • 2024年07月12日 09:53
  •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 责任编辑:李新贺

  项目为王,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7月11日,全省第十三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这次主会场设在济源示范区,又有一大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签约、开工、投产。

  整整3年。2021年7月10日,我省开启了“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随后,“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如火如荼、滚动推进,先后把主会场设在郑州、洛阳、南阳、鹤壁、信阳、航空港区、周口等地,连开了13期。这个产业项目“第一会”为河南带来了什么?又会对河南未来发展产生多大影响?

2021年7月10日,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推进会举行。 记者 董亮 蔡迅翔 摄
2021年7月10日,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推进会举行。 记者 董亮 蔡迅翔 摄

  这份成绩单是否令人满意?

  三年前,在第一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上,省委便发出项目建设最强动员令、推动全省上下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提出要以项目建设的主动轮带动经济运行的所有轮子一起转,形成强大的新动能。

  三年后,这张项目成绩单到底如何?

2022年1月4日,全省第三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活动现场进行项目集中签约。 记者 董亮 蔡迅翔 摄
2022年1月4日,全省第三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活动现场进行项目集中签约。 记者 董亮 蔡迅翔 摄

  看数据,够亮眼。

  连续十二期“三个一批”活动,带动17411个重点项目接续发力,吸引投资12.92万亿元。特别是近三年,全省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15.1%,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占比分别由2020年的28.5%、6.2%提升至2023年的32.5%、8%;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由2020年的22.4%、11.1%提升至2023年的25.5%、14.7%;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6.8%。

 比亚迪海豹DM-i首批量产车在郑州航空港区正式下线。 资料图片
比亚迪海豹DM-i首批量产车在郑州航空港区正式下线。 资料图片

  看项目,够提气。

  走进位于航空港区的比亚迪郑州生产基地,一辆辆新款海豹DM-i、方程豹豹5等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车间组装下线;作为先进算力产业“领头羊”的超聚变,落地郑州近三年已稳居国内服务器市场份额第二,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80亿元;在科技前沿领域,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等一批科技基础设施相继落地河南;在基础设施领域,郑州南站、平漯周高铁、总装机802万千瓦的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等超百亿元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又一批固根本、利长远、强支撑的重大项目源源不断,不仅为当地发展带来了新动能、新就业、新人才,更为河南在越发激烈的产业和科技竞争中增添更多优势和胜算。

超聚变华中制造基地整机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忙碌工作。 资料图片
超聚变华中制造基地整机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忙碌工作。 资料图片

  看干事,够得劲。

  “从工程奠基到项目投产,郑州海立仅用时一年,刷新了纪录。”郑州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笑林说。河南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克也有同感:“四年前,我们9人团队起步,如今已发展成拥有近400人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成为同行业的知名品牌。”成功的背后他们都提到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河南良好的营商环境,得益于各级党员干部的全力支持。从“不可能”到“可能”,关键看广大干部的执行力、服务力、担当力。“产业链图谱”“招商路线图”“产业项目五化”……一项项创新做法,在“三个一批”实施过程中相继推出;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全程“保姆式”……一个个周到服务,让企业舒心放心安心。从省市到区县,项目建设已经成为锻炼干部、检验干部、培养干部的“练兵场”“赛马场”,广大干部在抓项目中实现了思想观念之变、视野格局之变、能力作风之变,不断提振了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处处脉动着“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强大气场。

  整体来看,通过三年的接续发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正在不断释放投资拉动和产业带动效应,形成了项目提档加速、投资提质增效、产业提级扩能的良好态势。

  这些项目建设怎样提质升级?

  经济发展离开项目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论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民生改善,都由一个一个具体项目构成。

  但是,抓项目不能“就汤下面”,也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我们着力要抓的是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

  对比历次“三个一批”活动数据,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特点: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占比在逐年提高。

  数据显示,在第十三期“三个一批”活动中,围绕全省“7+28+N”产业链群,相关签约项目达到573个,总投资4201.4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2%。

  此外,前十二期“三个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共8602个,占项目总量的“半壁江山”,投资额约5.9万亿元、占46%;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310个,投资额约2万亿元、占15.4%。

  向“新”而行,以“质”取胜。如今,河南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越来越有“新”意、有“质”感。

发展壮大中的中原医学科学城一隅。 资料图片
发展壮大中的中原医学科学城一隅。 资料图片

  在中原医学科学城,国药生命科学谷、中国通用国际医疗健康城等“医字号”重磅项目“扎堆”落户,正在加紧建设;在中原科技城,APUS在郑州设立全球第二总部,先后建设了全球数字基因库、APUS智算中心等项目,为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在中原农谷,江苏绿港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科技含量最高的数字农业工厂,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样板……

  实现提质升级,需要通过落地更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项目,加快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河南阔步迈向新兴工业大省。

  这项长久之策如何久久为功?

  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

  长久之策要久久为功,才能长出成效。

  曾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开封,引进世界前沿的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开封时代”;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鹤壁,如今正着力打造尼龙新材料、商业卫星等战略新兴产业;愚公故里济源正加快由原材料大市向新型材料强市转变……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既影响当下,更决定未来。

  整体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在13%左右,而我省是8%左右,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横向比,在中部六省中,河南作为工业大省、人口大省,产业体系完备、消费市场广阔,但与湖北、安徽、湖南等省份相比,创新研发能力、人才聚集度、新兴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差距。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河南还存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能源结构不优等深层次矛盾问题。

  区域竞争态势如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一蒿松劲退千寻,“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危机感愈发紧迫。

  河南要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做大产业是关键,“项目为王”不能变。通过三年努力,河南拥有了大量项目,“播种”了大量的先进生产要素。下一个三年,这些大量的先进生产要素,将会产出更多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再放眼未来10年、30年呢?相信河南的发展一定会潜力巨大、底气十足。(记者 马涛 张笑闻 宋敏)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