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补齐短板 科学补硒

  • 2024年06月27日 17:49
  • 来源:经济日报
  • 责任编辑:经晓佳

  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在抗癌、延缓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较大潜能。我国是整体缺硒国家,全国70%左右的土壤缺硒或贫硒,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国人日常硒元素摄入不足。从富硒大米、富硒地瓜,到富硒西瓜、富硒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养生保健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式各样的富硒产品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过,硒虽重要,却是把“双刃剑”,并非补得越多越好。有关研究表明,适量的硒摄入有益健康,而摄入过量的硒则会产生相当的毒副作用,产生毛发脱落、指甲褪色等后果。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速查手册》,我国成人每日硒的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微克/天,食用安全范围相对较窄。

  科学补硒,既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掌握补硒强度,也需要补齐富硒产品相关标准。

  迎合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如今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城市还是乡村,形形色色的富硒产品越来越多。富硒鸡蛋、富硒猪肉、富硒保健品、富硒养生杯……似乎只要与“硒”字沾了边,就都可以进阶成“高大上”的功能性富硒产品,吃了用了就能健康无忧。

  事实上,因为相关国家标准及监管的缺失,这些打着富硒旗号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并未明确标注硒含量、含硒类别等信息,它们中究竟有多少是名副其实的富硒产品,又有多少符合生产规范,普通消费者往往很难弄清楚。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驱使下,把部分非富硒产品也标注成了富硒产品,甚至一些非富硒地区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也都穿上了富硒的“外衣”。市场上富硒产品鱼龙混杂的结果,不仅容易造成消费者补硒不足或补硒过量,长此以往也必将影响富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我们期待业界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尽快完成各类富硒产品的标准制定,形成硒产业“国标”。唯有如此,才能让富硒产业健康发展,才能帮助人们实现科学补硒,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舒云)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