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国家科技大奖河南何以再获丰收

  • 2024年06月25日 09:29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此次河南在国家科技大奖上取得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突破,彰显着科技在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6月24日上午,科技界迎来一大盛事,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今年得奖很不一般。这是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后,时隔近3年再次颁发国家科技奖。万众瞩目中,河南今年再创佳绩,共荣获15项国家科技奖励,包括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1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既展示了河南近年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对我省矢志创新的重要肯定和褒奖。

  “国字号”奖励就要有“含金量”。由于评奖周期发生了变化,今年获奖难度较过去提升不少。2021年7月,《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出炉,提出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2024年5月,《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公布,其中第三条修改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坚持国家战略导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一系列改革变化旨在提升评奖质量,既夯实、强健科创金字塔的塔基、塔身,又把塔尖建得更高。今年获奖的总体情况也体现了这些变化:基础研究领域重大成果持续产出,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结合紧密,自然科学奖连续9次产生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最令人瞩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花落谁家。今年的两位获奖者,一位是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一位是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他们分别从事遥感和量子科技研究,带领团队攻克专业核心技术,在重要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此外,还有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一批研究成果获得嘉奖,传递出加强基础研究、服务战略需要的鲜明导向。

  看河南的具体获奖情况,小麦品种选育、耐火材料、半导体材料、复兴号高速列车、锂电池储能等,研究立足区域学科与产业优势的特点明显,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有致力于生产提质增效的科技成就。

  近年来,河南持续完善省实验室体系,积极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规格聘请院士担任高校掌门人,持续建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一系列有力举措结出累累硕果:嵩山实验室发布2项重大科技成果,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与河南牧翔集团达成3000万元的疫苗合作转让协议,中原食品实验室研发的20余款新产品推向市场……此次河南在国家科技大奖上取得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突破,彰显着科技在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以国之名对科技创新的突破者进行表彰,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相信在未来,科技奖励制度必将不断催生更多丰硕成果,推动前沿科技不断取得突破。(评论员 于晴)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