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舞钢市庙街乡人头山村:依茶而居 因茶而富

  • 2024年05月16日 15:29
  • 来源:平顶山晚报
  • 责任编辑:经晓佳

  8月15日,舞钢市庙街乡人头山村,秋蝉鸣噪,与沟壑间十几名茶园工人热烈的劳动场面很是应景互衬。

  “近几年来,俺这个原来偏僻闭塞的穷山沟打了不少‘翻身仗’,环境变美了、村子变富了,来村里游玩、调研的人一拨儿接一拨儿。”村党支部书记韩帅远打小在人头山村生活,见证了村子的巨变。

图为人头山村。
图为人头山村。

  白茶产业富乡民

  曾几何时,路无百米直、地无一亩平的人头山村,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山冈坡地垦田种粮“望天收”。

  根本性的变化发生在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长年在江浙一带跑市场的安晓军与白茶结缘后,大胆选定人头山村作为自己“南茶北移”的试验田,依托村子资源禀赋和良好生态发展白茶种植,从一开始的几亩(1亩≈666.67平方米)到100多亩,再到1000多亩,直至如今的4000多亩,在人头山村渐成“气候”。

  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人头山村认准了产业发展方向,以白茶种植和休闲乡村游为产业支点和发展特色,构建起了村集体经济和白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以千宝农业种植公司核心基地为依托,辐射带动周边村子及村民共同发展白茶种植。经过多年发展,该村白茶呈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区域化布局的产业发展态势,在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日益成为助农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

  经过不懈努力,人头山村种出的“灵珑山白茶”品牌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该村建成旅游服务中心和高标准民宿,成功创建成国家乡村旅游3A级景区。与此同时,该村依托规划,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茶宿、茶食产业,把白茶品牌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村民依茶而居、因茶而富。

  悠悠茶香别样红

  每年清明节、国庆节到来之际,来自舞钢市各界的市民齐聚人头山村文化广场舞钢人民抗日斗争纪念墙前,深切缅怀、瞻仰纪念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人头山村是革命老区村,舞钢人民抗日斗争纪念墙上,清晰地记录着四头垴山、大韩庄等地战斗史料。纪念墙总长34米、高6米,采取“党费挤一点、财政补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方式筹建而成,展示了舞钢人民坚强的抗战精神和不屈的战斗意志。目前日接待党员干部参观、游览2000人次以上。

  此外,人头山村还利用群众闲置屋舍建起100多平方米的红色记忆村史馆,与抗日斗争纪念墙、茶文化展示馆等融为一体,开发红色旅游线路、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干群齐奏幸福曲

  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人头山村在列。“这是全乡干部和群众日夜奋战、共同努力的结果。”庙街乡党委书记刘彦新说。

  为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庙街乡举全乡之力,抽调专班专人、全面提速推进人居环境,通过对路域环境提升、河道清理整治、民宿建筑改造、茶功能场馆建设以及历史文化深度挖掘、民宿开发等,修旧利废、旧貌换新,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与环境提升的深度融合。

  从“塑形”到“铸魂”,人头山始终坚持文化引领,以“九龙圣地、古韵茶乡”为形象定位,融合茶文化、历史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组建门类齐全的文化活动组织,带领村民发展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生活。

  近几年,人头山村先后举行舞钢市首届采茶节、舞钢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2022年举办“乡村村晚”,推出的《春满茶乡》《放飞梦想》以及非遗项目展示等精品佳作在国家文化云平台推出,点击量40多万次。2022年底,人头山村乡村文化合作社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已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活动80多场次、参与群众5000多人次。(原载《平顶山晚报》2023年8月17日第3版 作者:杨德坤)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