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河南新闻1月17日电 (杨大勇 阚力)作为太极拳的传承人,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太极拳专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太极拳协会会长陈斌17日向记者表示,太极拳绝不仅仅是一个体育或者文化项目,也是大产业、大事业。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进太极拳事业、产业良性发展,是历史的使命,也是时代的呼唤。
2020年12月,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太极拳迎来“高光时刻”。
太极拳这个极具中国元素的文化符号,在成为“世界非遗”项目后,太极拳产业的发展壮大成为摆在社会各界以及太极拳传承人面前的一个不断探索的课题。如何做大做强太极拳产业?
陈斌认为,太极拳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因其卓越的健身养生功效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世界民众的喜爱,已成为最具中国元素的文化符号之一,是中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推进太极拳事业发展,不仅是传承人的使命,更是时代的呼唤和需求。
“产业就必须有产品。相比其群体发展而言,太极拳产业化进程缓慢,发展滞后,原因有很多,但其产品单一、产能低下、研发不足是主要原因。”陈斌坦言,仅以服饰为例,如此巨大的受众群体,迄今为止,也没有一家太极服或者太极鞋的品牌问世。如果河南能利用好发源地拳师众多、资源相对集中等优势,政府能牵线在相关企业联盟和拳师联盟间搭建桥梁纽带,开发与太极拳相关的各类产品,太极拳产业振兴指日可待。
陈斌建议,建立太极拳人才管理机制。他说,太极拳的生命力就在师徒传承、培训教学、交流比赛、论坛展演等各类活动之中,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对涉及太极拳的各类活动表示鼓励,打造精品的,对已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和良好口碑的,可助力其继续提升,以形成品牌性活动。
“太极拳绝不仅仅是一个体育或者文化项目,是大产业、大事业。它绿色环保,影响深远,潜力无限。”陈斌建议成立省级专题领导小组或太极办等常设机构,协调各相关部门,整合全社会资源,真抓实干,像太极功夫一样日积月累,太极拳才能长盛不衰、愈加灿烂,太极拳产业也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