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河南:构建“一核、五基地” “十四五”末生物经济增加值将超5000亿元

  • 2022年08月26日 10:39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李新贺

  中新网河南新闻8月26日电 近日,河南官方印发《河南省促进生物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将着力构建“一核、五基地”为主体的生物经济发展布局,到“十四五”末生物经济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

  近年来,生物经济已成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数字经济共同构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方案》称,河南省是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物医药规模稳居全国前5位,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进,生物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坚实,消费市场广阔,具有做优做强生物经济的良好条件。

  根据《方案》,河南将着力构建“一核、五基地”为主体的产业布局,“一核”即郑州和新乡联动发展的生物经济核心区,“五基地”即洛阳、濮阳、南阳、商丘、周口等5个生物经济基地,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优势的生物经济,形成核心带动、基地支撑、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方案》提出河南生物经济发展目标,到2025年,河南生物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推动该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四五”末生物经济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左右,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材料和生物制造等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集群发展成效明显,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技术创新、准入监管、市场应用、金融创新、产品定价、对外合作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创新产品和服务对生物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初具成效。

  2035年,河南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内前列,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质量具备国际竞争力,基本建成科学合理的资源保护利用系统和严密高效的安全防范保障体系。

  《方案》从构建国内一流的生物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构建系统化的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构建严密高效的生物安全防范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明确了河南省发展生物经济的重点任务。

  构建国内一流的生物科技创新体系方面,《方案》要求强化生物产业基础和应用研究,瞄准临床医学与健康管理、新药创制、合成生物学、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生物育种、可降解材料和生物安全等前沿领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点研发计划,建设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成果转化平台。同时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深化创新交流合作。

  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方面,要求培强培优生物农业,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推动神农种业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建设,优化完善主要农作物育种技术体系。同时优化升级生物医药产业,巩固发展生物能源产业,规范发展生物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生物经济新业态,面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决策支持。

  构建系统化的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方面,要求加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强特色中药资源保护开发,规范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构建严密高效的生物安全防范保障体系方面,要求强化生物安全保障,支持郑州、新乡等适度超前部署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统筹布局建设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推动省内行业优势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快建设P3实验室,提升生物安全体系基础支撑能力。同时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生产和调度效能,加强重大疫情预警防控,构建生物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健全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加强基层监测站点建设,完善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端口发现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

  此外,《方案》还明确了河南省生物经济领域四大重点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发展环境优化工程。(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