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增产喜讯处处闻(非常之年战三夏)

  • 2022年06月10日 08:43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6月7日,在延津县司寨乡小仲村,工作人员正进行小麦实打实收测产。(记者 王铮 摄)
6月7日,在延津县司寨乡小仲村,工作人员正进行小麦实打实收测产。(记者 王铮 摄)

  “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6月6日,延津县塔铺街道办事处通郭村千亩高产示范方实打实收测产。

  “亩产740公斤,比去年高约150公斤。”6月7日,延津县司寨乡小仲村万亩示范方实打实收测产。

  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中国农科院和省内专家见证了这两场测产,与村民分享意料之外的增产喜悦。

  “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视察时殷殷嘱托。今年麦收“开镰”以来,河南8500万亩小麦已收获九成多。沿着收割线,从南到北,小麦增产捷报频传:

  南阳宛城区种粮大户高新洋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600公斤,高于往年100公斤;周口全市大田亩产540公斤左右,比去年高出近40公斤;豫北淇县种粮大户李文周的地块位于受灾的蓄滞洪区,亩产最高竟达730公斤,比去年还略高……

  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多地小麦增产的消息,引起全网关注。有人惊讶:没想到产量这么高!有人质疑:怎么可能增产这么多?

  惊讶与质疑,是因为河南去年小麦播种期遭受的“大难”让人放心不下:10多场大到暴雨造成罕见秋汛,适播期下限还有1000万亩小麦无法播种;越冬期一、二类苗比例较往年同期减少10.9%,三类苗比例较往年同期增长11.5%。

  知道河南有多拼,惊讶就会变成惊喜,问号就会拉直为叹号。今年夏粮丰收保卫战,始于确保8500万亩播种面积的努力,继之,像呵护先天不足的婴儿,一系列晚播、促弱转壮技术措施,加之天气条件总体有利,有效促进弱苗转壮。200多天完美逆袭,成熟之时,满地落黄,熟相最佳,麦香冲天。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大灾之后的丰收、增产,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越是危难之时,越需要努力和底气。连年丰收,让人误以为轻而易举、理所应当,大灾之后的丰收,是河南打好粮食这张王牌的厚积薄发。

  政策兜底,让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

  “件件都帮到了俺的心坎上。”汤阴县任固镇种粮大户申国希说,当地政府不仅无偿提供优质种子,还给予农业综合补贴,免费对小麦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

  面对近十年最复杂最差的冬前苗情和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可能偏重发生,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超强度举措,中央财政用于夏粮生产的资金就超过60亿元,并时隔7年再次恢复“一喷三防”补贴政策。

  把中央政策落实落细。河南投入财政资金5.92亿元,以豫南6市为重点,开展大规模赤霉病、条锈病统防统治,基本实现应防尽防;5月以来,全省各地落实资金5.3亿元,克服疫情影响,“一喷三防”基本喷防一遍,有力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全省累计下达27.18亿元补贴实际种粮农民。

  农业的出路在于科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河南育成小麦品种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领先水平,种植小麦的85%以上都是自育品种,形成了适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种子谱系,高产、稳产、抗逆性强。

  郑麦136在修武县郇封镇小位村高产示范方,创造了亩产950公斤的新纪录,丰德存麦20在延津县通郭村千亩高产示范方同样刷新纪录……全省多地高产示范方大灾之后的测产新纪录,展现了河南良种的潜力和空间。

  延津县小仲村郑麦136万亩示范方测产740公斤,“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经验做法,节本增效,示范推广更有意义。”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表示。

  因受灾严重,李文周去年差点把地撂荒。农业专家郭天财多次登门,用晚播不一定减产实例给他信心。全省各级专家、农技人员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总结出一整套成熟的晚播及弱苗转壮技术,危难之时显身手。

  这就是很多人并不了解的中原粮仓。对农业现代化的不懈追求,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小麦综合机械化率接近100%,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1%,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硬核”实力,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一亩地增产一二百公斤,小仲村4400亩地将比去年增收近200万元。”延津县种子站站长李生堂算了一笔账。

  新乡县种粮大户马有永种了4300亩小麦,粗略一算:“不仅弥补了去年大豆绝收的损失,还净挣100多万元。”

  有网友留言,“后悔去年麦子种得少了。”

  ……

  大灾之后的丰收、增产,照亮了河南农业现代化强省的梦想。

  延津县黄淮海冬麦科研农场里,田间小路两旁,河南培育的几十个良种,满目金黄,彰显着中原粮仓的荣耀与担当;穿越中华农耕文明沧海桑田的数十种小麦近缘种属,肆意生长,见证着河南矢志寻找小麦中的“野败”,打破产量“天花板”,粮食安全重任的新担当已扛上肩!(记者 郎志慧 刘晓阳)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