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29日电 (记者 李贵刚)在“诗圣”杜甫诞辰1310周年之际,以“让世界聆听杜甫”为主题的第八届杜甫国际诗歌周4月29日在“杜甫故里”河南省巩义市开幕。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张鲜明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书写时代、关注当下的杜甫更像是那个时代的“新闻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圣”的杜甫继承发扬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优秀传统,其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被称为“诗史”。杜甫在国际上亦享有盛誉,1961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隶属于河南省会郑州的巩义市是杜甫诞生地、被誉为“中国诗歌之乡”。
4月29日,由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河南省诗歌学会、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郑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巩义市委、巩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杜甫诗歌周举行,记者就此专访了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
“杜甫是我们诗歌队伍中最深刻、最有趣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张鲜明表示,如果杜甫活在当今时代的话,他一定是中原乃至中国诗人中最关注时代、最贴近民心的一位“新闻诗人”。
之所以称杜甫为“新闻诗人”,张鲜明解释说:“是因为他书写的是时代,是充满着苦难和动荡的时代,因为他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
张鲜明曾多次参加杜甫诗歌周活动,还曾写过多首赞美杜甫的诗歌。他在《杜甫是一棵枣树》写道:“笔架山下的枣树们跟杜甫玩熟了/就成了一丛头发/跟着这个瘦诗人四处漂泊/枣树,不嫌杜甫穷/就像杜甫不嫌弃那个扑枣的老妇/枣树,摇摇晃晃地看着这个动荡的世界/秋风起时,它满身感伤着通红的眼睛……”这首诗歌将杜甫比喻成一颗现实中的枣树,葱茏而又铁硬,像极了杜甫的人生。
张鲜明认为,杜甫的诗歌还充满了博大的爱,就像他诗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所期望的一样,让人们都过上美好生活,让人们互敬互爱,互相关心,“这大概是杜甫诗歌所传达的超越时空的一种永恒精神,这也是杜甫诗歌精神对人类永久的启示。”
谈及杜甫诗歌精神对当代的影响,张鲜明认为,无论人类发展到什么时代,但所遵循的互谅、互亲、互助、互爱精神,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尤其是在当下,人们更加渴望有这样一种精神的温暖,特别是杜甫所传达出来的那种博爱、智慧,特别是关心民众生活的那种情怀,这也给如今的诗人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要关注时代,关注民生,关注当下,面向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