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头条 > 正文 >

年底前完成537处隐患治理

  • 2022年03月21日 08:53
  •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李新贺

  日前,河南召开全省防汛工作会议,对我省今年防汛避险救灾工作及早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如何减少城市洪涝隐患?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河南省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以提升城市系统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为重点,聚焦重大风险防控薄弱环节,完善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全省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郑州贾鲁河(资料图)
郑州贾鲁河(资料图)

  明确四个阶段性目标

  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和应急保障能力

  《方案》明确,2022年汛前,完成排水管网清淤疏浚、现有排涝河渠疏浚和卡口治理以及挡水闸、城市地下空间提升改造,推进老旧泵站和排水设备更新改造,完成363处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易涝点整治工作,解决老旧排水防涝设施、排水主干管破损和功能失效问题。

  2022年年底前,完成142处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治理、395处排水防涝隐患治理。

  2023年汛前,按照各地内涝防治标准,开展排涝河渠整治和挡水闸、泵站提升建设和易涝点、易涝区整治等工作,实现老城区雨停后及时排干积水、低洼地区排水防涝能力大幅提升,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

  到“十四五”末,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在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不丧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开展洪涝风险隐患排查评估

  整治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易涝点363处

  开展灾害隐患全面排查、准确评估,在应对灾害时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为了及时采取措施补齐短板,应对洪涝灾害可能带来的隐患,2022年汛前,将完成城市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薄弱环节等隐患的排查和风险评估,绘制城市重要易涝区内涝风险图,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和灾害风险区,完成重大隐患治理。实施城市排涝行泄通道畅通工程,今年重点实施河渠整治项目100个。

  同时,《方案》提出,在2022年汛前,基本完成城市雨水口、检查井等微排水设施专项整治;完成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危及居民安全的易涝点整治;建立易涝点常态化整治制度,对新出现的易涝点,要在第二年汛前完成治理。2022年,基本消除城市排水管网空白区,全省新建、改造雨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整治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易涝点363处。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隧道长度大于500米的增设竖向逃生通道

  应对洪涝灾害,城市区域重点应该关注水、电、物、气的保障问题。对此《方案》提出,加强城市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通信设施、变配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实现城市隧道水位信号与交通信号联动管控并与相应指挥中心联网。隧道长度大于500米的应增设竖向逃生通道。

  根据当地内涝风险控制线,通过抬高出入口高程,设置出入口遮雨棚、排水沟、防淹门,配备防汛挡板或沙袋等方式,对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地下公共停车场出入口进行改造。明确城市建 (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属地政府责任、权属单位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地下空间管理体系,健全责任追究制度。2022年5月底前,完成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提升改造。

  开展海绵型建筑和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海绵体建设。城市新区、新建项目全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结合旧城更新、积水点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和现有绿地功能品质提升开展相关工作。2022年实施雨水调蓄项目18个,2025年城市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低于40%。

河南省2020年宿鸭湖水库防汛综合应急演练(资料图)
河南省2020年宿鸭湖水库防汛综合应急演练(资料图)

  开展房屋建筑安全排查

  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

  《方案》提出,持续开展城镇既有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坚持边排查边整改。对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房屋建筑,属地街道、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及时督促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采取应急防控措施,组织开展加固整改等工作。对鉴定为危房又暂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坚决停止使用。 2022年汛前,完成所有房屋建筑、市政在建项目防汛能力排查。

  对于城市防洪,如何做到及时警戒,避免人员伤亡和损失?《方案》明确,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组建城市排水防涝抢险队伍,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与此同时,强化紧急避险举措,划定城市内涝紧急避险场所,建设供水、环卫、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标识系统,明确市民避险区域位置、保障措施和转移路线。建立紧急状态信息发布平台,确保关键信息第一时间传递。

  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方案》提出,2023年5月底前,基本建成具备城市内涝管控功能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十四五”末建成具备城市内涝管控和区域洪涝 “联排联调”功能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记者 孟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