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家大健康战略对护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豫北医学院护理学院以其对护理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与前瞻性改革,悄然进行着一场名为“新护理”的人才培养实践。该院立足“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的核心定位,通过课程重构、实践创新与师资优化,着力培养“仁心仁术”兼备的新型护理人才,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新生力量。

课程之变:从“学科孤岛”到“生命长河”的融合贯通
豫北医学院打破传统的护理课程体系,构建起一条以“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为主线的课程新体系。该体系纵向设置“基础通用-分阶段专项-跨领域拓展”三阶模块,横向实现基础医学、临床护理与人文素养的深度融合。
其中,“基础通用模块”筑牢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与护理人文的根基,回答“为什么护理”与“带着怎样的温度护理”的初心之问;“分阶段专项模块”则精准聚焦母婴、成人、老年的独特需求,培养专科护理能力;而“跨领域拓展模块”则放眼未来,将护理信息学、跨文化护理、中医护理技术等纳入视野,旨在培养能够应对复杂健康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护理的对象是人,是处于生命不同阶段、有着完整需求的人。我们的课程必须回应这种完整性。”护理学院院长薛松梅说。
在这里,基础医学不再是冰冷的术语,而是与临床护理血肉相连的实用工具。解剖学中肌肉分布、骨骼走向、神经避让的专业知识,与护理学中“肌内注射”的操作规范、沟通技巧,被巧妙编织成完整的知识情境。人文素养也不再是孤立的课程点缀,而是如盐化水般渗透专业教学的每一个毛细血管。《基础护理学》的静脉穿刺课堂上,学生练习进针手法的同时,必须同步演练如何用语言缓解患者的紧张,如何用动作保护患者的尊严等,实现“技术”与“人文”双轨并行。

实践之新:在“模拟战场”与“服务现场”淬炼真本领
豫北医学院构建“第一课堂夯实能力、第二课堂涵养情怀”的双轮驱动实践模式。在第一课堂,“基础规范-综合应用-岗位胜任”的三阶梯实践体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二年级的“筑基阶段”,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借助标准化病人(SP)与VR模拟技术,反复打磨基础技能,将“患者安全”的底线意识刻入职业本能。二、三年级进入“融合阶段”,利用高仿真模拟人、模拟产妇等设备,营造出逼真的急危重症和专科护理场景,训练学生综合判断与团队协作能力。三、四年级“岗位胜任阶段”,学生历经全方位的岗前综合培训后,开启长达40周的“全周期轮岗+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独立面对患者,完成从“操作者”到“健康守护者”的角色蜕变。
第二课堂的“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则通过观影、前辈分享、志愿服务等形式直抵学生精神世界。学院旗下的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连续五年深入社区,累计服务超万人次,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厚植职业情怀。

师资之强:让“临床智慧”与“学术思想”在讲台交汇
为确保教学不脱离临床实际,该院全力推动师资队伍从“单一教学型”向“教学-临床-科研三维赋能”转型。
近年来,该院从河南省内三甲医院引进多名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并实施《专业教师临床实践管理办法》,要求所有专业教师每3年完成不少于3个月的临床实践。
这一举措彻底打破高校与医院的壁垒,让课堂教学始终浸润着急诊室的紧张节奏与病房的人文温度,确保教学不脱离临床实际。“刚从讲台回到病房确实有‘本领恐慌’,但收获颇丰。”青年教师乔美琪说,“现在我能把典型病例、诊疗困境原汁原味带回课堂,学生们反馈知识‘活了’。”
与此同时,该院前瞻布局“护理+X”创新团队,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护理学与智能医学工程、基础医学、健康管理等学科跨界融合,共同研发“智能穿戴压疮预警系统”、探索“智慧养老”解决方案。这种跨界不仅催生了科研创新成果,更让护理教育的视野从病房延伸至科技前沿,培养师生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

育人之道:于“全程引导”与“三维协同”中塑造成长
豫北医学院构建了一套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校内校外多方联动的育人新机制。
新生入学伊始,“开学第一课走进医院”“南丁格尔精神与历史讲解”等特色活动,便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职业认知的种子。成长过程中,学业导师紧扣健康发展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需求分析-能力匹配-路径规划”的职业发展方案,破解“学习盲目、就业迷茫”的困境。最终,学生通过毕业前的临床实习深耕实战,在真实岗位中锤炼专业技能、内化职业素养、坚定从业信念,最终实现从“护生”到“护士”的华丽转身。
与此同时,该院创新构建“书院-学院-社会”三维协同育人生态系统。校内层面,书院与学院双轨并行,通过常态化“双院沟通会议”、全覆盖“学业导师制”等联动机制,打破专业教育与人文培育的壁垒,让严谨的专业知识与温润的人文素养深度交融,实现“术”与“道”的协同精进。社会层面,依托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等平台,将育人场域延伸至社会,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科普系列活动”,在直面社会健康需求的过程中,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本领,将专业认知升华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担当。这一立体化育人生态,有效贯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为培养仁心仁术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保障。

学科赋能:以今日之前沿,育明日之英才
学科与专业,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豫北医学院在护理学一流专业建设中,着力构建“学科引领专业升级、专业反哺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让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相得益彰,让学术前沿与教学实践交相辉映。
学科建设为专业注入“前瞻性动能”:该院将症状管理科学、老年慢病管理、护理信息化应用等前沿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更向本科生全面开放“智慧老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助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让学生亲身参与“智能穿戴压疮预警系统”等前沿项目,在科研实践中拓宽视野、锤炼创新思维。
专业建设为学科储备“坚实后备力量”:实践教学中积累的社区慢病管理案例、健康服务数据,经系统化梳理分析形成宝贵的“临床数据富矿”,为学科研究提供有力支撑。这种“学科促专业、专业强学科”的良性互动,让护理教育始终站在行业前沿,为培养适应未来健康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近年来,该院护理学专业先后获批“河南省一流专业”“河南省重点学科”等多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妇产科护理学》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基础护理学》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师资团队在全国多项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出扎实的育人成效。(薛松梅 孙浩 陈圆圆 王玲玲/文 岳文涵/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