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河南省医德医风标兵,她带领的儿科承担河南小儿呼吸领域教学、科研及进修医师培养任务,深耕小儿呼吸领域二十余载,她用精湛医术为儿童的呼吸保驾护航。她就是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张艳丽。

医术精湛:护佑儿童呼吸二十载
“最快速度缓解呼吸急症、最低花费控制呼吸疾病、最短住院时间守护儿童呼吸健康”是张艳丽工作二十余载始终坚持的准则。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在小儿呼吸介入及疑难肺部疾病领域持续突破:四级手术占比达72.5%,较前期增长15个百分点;2例双侧声带麻痹经支气管镜肉毒素注射治疗术,填补河南省小儿呼吸介入技术空白。
为做好小儿哮喘这一常见呼吸慢性病的管理,她建立多个免费的儿童哮喘管理群,群成员七百余人。她的微信里,藏着上千条家长的深夜咨询——“凌晨的咳喘”“运动后的胸闷”,她一次次及时回复让家长吃下“呼吸定心丸”。对这些父母来说,孩子的每一次喘息、每一声咳嗽,都能在她这里找到稳稳的依靠。
在她的推动下,科室哮喘门诊先后获评福棠儿童医学发展中心“儿童呼吸学科规范化建设优良合格单位”、“国家首批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建设规范”团体标准应用试点单位,成为小儿呼吸领域的标杆。
革新教法:深耕讲台育呼吸专科人才
身为郑州大学教授,张艳丽从未停下小儿呼吸专业教学革新的脚步。她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儿科学》授课任务,课程获评郑州大学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质课程及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
她率先探索“PBL+CBL+TBL”融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儿呼吸专业规培医师培养,该项目获河南省医学教育教改项目支持并获奖。
教学中,她将“三育人”理念融入课堂与临床实践,手把手带教气管镜操作、肺功能评估等核心技能,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郑州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和“魅力课堂奖”等称号,在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为儿童健康事业培育了一批批专业人才。
科研攻坚:勇攀小儿呼吸医学新高峰
科研路上,张艳丽深耕小儿呼吸领域不辍,硕果累累。她主持国家级项目子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厅级项目4项,获2020年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优秀科技论文奖一等奖。其团队聚焦小儿哮喘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二十载,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相关成果为小儿哮喘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案,在河南多家医院推广后,显著提高呼吸疾病诊断正确率、缩短诊治时间、降低治疗费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全国核心研究中心之一,她带领科室参与全球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新药Ziresovir Ⅲ期临床试验,延伸研究成果发表于《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IF:19.9),彰显科室在小儿呼吸领域GCP项目中的卓越实力。
大爱担当:下沉呼吸资源惠及万千孩童
张艳丽始终牵挂基层小儿呼吸诊疗水平提升,格外注重青年医师培养:连续6年开展“小儿肺功能培训”及“小儿呼吸气管镜手把手培训班”,面向基层推广实用技术;通过进修医生“传帮带”机制,推动优质呼吸诊疗资源下沉,深入省内多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呼吸疾病义诊、查房、讲课,让当地儿童呼吸疾病诊治能力显著提升。
为推动区域小儿呼吸诊疗协同发展,2025年5月,她牵头成立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会成立后,重点构建小儿呼吸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规范气管镜操作、肺功能评估等技术;完善“省-市-县”三级呼吸危重症转诊网络,强化基层预警能力;搭建多学科协作机制,让优质呼吸服务惠及更多儿童。
从医二十余载,张艳丽教授始终坚守小儿呼吸临床一线,以精湛医术为刃破解呼吸难题,以仁爱之心为怀守护童声。正如她用二十年光阴践行的誓言:大医精诚,就是把每个孩子的一呼一吸,都当成最牵挂的事。(赵燕玲 杨秋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