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推广 > 正文 >

河南:钢铁“金梭”织锦城市崛起路

  • 2025年08月11日 10:39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中原是全国物流心脏——“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5条穿豫而过,国家物流枢纽列居全国前列,“三小时铁路圈”可覆盖祖国半壁江山。条条流动的“发展通道”改写了农业大省的命运基因,缝合了中原地区与世界市场的距离,带动了产业的繁荣、城市的活力和人才的汇聚。

  为助力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建设,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先后支持京广、郑西、济郑、郑太等铁路项目建设,助推河南构建起通达国内、联通国际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大通道,以金融的基建之力、创新之智、普惠之心,不断释放出更加澎湃的发展动能。

  城,因通达而兴

  铁路,链接着通向繁荣与宜居的“远方”,丈量着城市发展的尺度,如今更是以效率革命与开放襟怀,赋能新时代中心城市的“乐业”宏图。

  当探照灯划破夜空,运载比亚迪精密零配件的货运列车从长三角抵达郑州国际陆港,距铁路站台仅500米便是仓库,配件汇入30万平方米高标仓的立体货架后,再由二十余台货车运送至1公里外的比亚迪厂区。

  与此同时,从流水线上下线的新能源汽车正通过专用通道直抵仓库南侧的铁路货运场站,短暂停放后直接驶入班列车厢,发往各地。从零件进仓到整车“出海”,最快只需一天,这条由京广铁路新郑站接轨引出的全长23.92公里的专用铁路,将长春的钢材、上海的芯片等与比亚迪郑州车间串联,进而将新能源汽车搭载中欧班列驶出国门奔向世界,实现“厂门-车门-国门”的无缝衔接。

  支撑这场时空效率革命的,是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与钢铁动脉的深度耦合。该行在项目谋划之初便迅速行动,在立项获批后,凭借专属通道优势,高效完成郑州国际陆港各子项目准入、评估及批复。同时,为打通资金大动脉,该行牵头组建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铁路作业区项目银团,为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助力项目14个月完成建设通车。服务不止于“输血”,该行还创新推出“班列+供应链”融资模式,从零件进仓到整车“出海”,构建全周期资金闭环,如同润滑剂加速链条运转,助推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崛起。

  无独有偶,距离作业区100公里的兰考县,居民老张的笑声里满是自豪,“铁路通到县里,冷库就建在俺家隔壁。”总投资9.74亿元的某智慧物流港,将中原农鲜乘冷链快车运往全国。该行以创新破局,累计提供5.21亿元信贷支持,助力智能冷库与分拣中心拔地而起。

  现如今,随着铁路网络的密集以及中欧班列“钢铁驼队”的延伸,河南全域上演着更宏大的发展变革:全球最大手机基地借力高铁网络落户河南,集聚30万产业工人;中欧班列,带动弗迪电池等400家链企扎根;龙芯中科研发中心依托半日通达圈广纳高端人才……

  铁路网络成为托举中心城市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黄金纽带,河南的铁路正以“万列千万吨”的气势,拉响内陆中心城市通达全球的汽笛。铁轨,延展了“内陆基因”,也为城市开辟出广阔的“远方”。

  人,因归途而安

  纵横交织的钢轨重绘着这片古老土地时空肌理,也将“远方”编织进日常的经纬。

  晨光初染开封站,两地通勤的上班族轻触闸机,25分钟后已汇入郑州东站地铁的早潮。这每日上演的“双城晨曲”,是高铁时代最温柔的民生演绎,在这里,通勤时间被压缩进一杯咖啡的光景,让“双城”俨然成为“同城”。

  如今,河南越织越密的“米”字形高铁网,也织就出一串“幸福经纬”:以郑州为心,1小时拥抱省辖市风物,2小时触达京津冀繁华,3小时漫游江南水乡,4小时领略巴山蜀水,5小时直抵南国鹏城。一幅“12345”高铁生活圈,将百里千途收束于朝夕之间。

  伴随2025年《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蓝图落地,“一主两副、一圈四区多点支撑”新格局加速成型。河南高铁网络正从“单中心放射”向“多枢纽网络”转变。焦洛平高铁,恰似一把蓄满力量的强弓,北挽焦作云台,南引平顶山尧山,不仅加速洛阳副中心崛起、贯通平顶山战略节点,更将西北与长三角紧密相连。面对这一长周期的超级工程,该行依托铁路融资经验前置筹划方案,创新账户管理机制,对6条线路客票专户收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协助做好融资平台风险化解工作;高效参与国开行银团,为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确保这条承载万千期盼的民生动脉畅通。

  于市井巷陌间,钢轨更在细处延展了幸福的半径。洛阳特产店主周小樊笑言,“以往媳妇回开封老家1小时直达,我回焦作却需郑州中转。焦洛平通车后,半小时返乡比她还快。”他的小店里开封花生、三门峡苹果、许昌饮料等等各地特产琳琅满目,皆是乘轨“采”得。“未来,我准备清晨北上购焦作油茶,南下采周口胡辣汤,一小时往返正好能赶上早市热销。”钢轨所至,生活边界已渐渐消融。

  踏着归乡的足音,传来了更深远的回响。郑州东站出站口,扛着编织袋的务工者队伍中,多了一拨拨手提拉杆箱、肩挎双肩包的工程师身影,这些曾是沿铁轨南下寻梦的游子,如今正循着密集的高铁网络“洄游”。

  钢轨铺远,列车向前,中原地区18座城市在钢铁网络之上同频共振,更与全国乃至世界名城“串珠成链”。铁路成了“远方”融入日常的诗意现场,路边的风景更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轨道所向,驰骋不息,早已超越了其交通工具本义的铁路,正将散落的城镇串成熠熠生辉的价值链,更在持续提速的飞驰中刷新着发展的“加速度”。(李佳 王凌霄 郭于霈)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