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河南三门峡,国网三门峡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人员密切监测电力气象预警平台,输电运检人员加强观测“5G+北斗”地质灾害监测装置。面对“五山四陵一分川”的特殊地貌,以及“地质灾害、风害、鸟害、冰害、内涝水淹”等多类电网运行风险考验,该公司以科技为矛、创新为盾,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注入澎湃动能。
“三门峡因地貌差异较大,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气象预警提出了更高要求。”据国网三门峡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气象数据与供电数据模型几经融合对接下,该公司成功打造电力气象预警管控平台,一套整合国家气象站、雷达、卫星及自建18套微气象站数据、覆盖全域(5公里网格)、贯通短临至中长期的多维电力气象预警体系正式运行。
“平台灾害预警准确率突破85%,气象预报精度超90%,已累计发布风险预警超1300条,显著提升电网灾害防御精准性。”该负责人说,平台运行后,成功将预警转化为行动力,多次化解恶劣天气电网运行风险。平台创新融合经济行为与电网运行数据,使负荷预测准确率最高提升至97.5%,有力支撑了调度决策。
与此同时,为有效应对三门峡山区山高林密的特殊地貌带来的故障测距难题,该公司结合历史故障数据,提取风偏、雷击、鸟害等故障典型特征,开展T接高压线路故障精准定位研究,最终完成了融合录波数据的T接高压线路故障精准定位软件部署。
“该软件通过三相线路解耦矩阵,可使故障定位不受故障位置、过渡电阻的影响,可靠性高,采用分布参数模型,定位精度高。”该项目工作人员介绍,软件试运行期间,对两端线路及T接三端线路进行4次定位测试,测距误差均控制在500米内,精度较传统录波器实现飞跃。
今年度夏期间,这柄“数字利刃”将成为故障分析、故障巡线的核心装备,助力输电运维人员快速准确定位故障,缩短故障巡线时间,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守护万家清凉度夏。
此外,该公司研究团队通过开展“5G+北斗”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研究,利用地表下的固定式倾斜仪、渗压计等技术,监测水流、水压、土体流动等趋势,通过5G信息传输与大数据分析,构建起自动化监测预警平台。
“它不仅是‘电子哨兵’,更重塑了汛期运维模式。”该项目负责人介绍,系统实现对防汛隐患杆塔实时监控,将极端天气下的安全风险拦在指挥中心的“大屏之外”。
近年来,国网三门峡供电公司正以科技创新重构电网防御链,牵头承担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重点课题6项,2025年以来授权发明专利8项。科技创新正驱动电网体系完成“智慧蜕变”,成为度夏期间保障电力供应、驱动能源新生态建设的核心引擎。(杨旸卓煜)